乍听渔歌唱晚天,渔灯几点逗前川。
鱼叉红树须论值,月买黄昏不费钱。
照水恍衔龙烛冷,澄波似引蚌珠圆。
江干星火明三两,指点高低夜钓船。
乍听渔歌唱晚天,渔灯几点逗前川。
鱼叉红树须论值,月买黄昏不费钱。
照水恍衔龙烛冷,澄波似引蚌珠圆。
江干星火明三两,指点高低夜钓船。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渔村的宁静与渔人生活的生动画面。开篇“乍听渔歌唱晚天”,以渔歌起兴,渲染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仿佛在告诉读者,夜晚的渔村生活已经开始。接着,“渔灯几点逗前川”一句,通过描绘渔灯在河面上闪烁的情景,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又略带神秘的景象,让人仿佛能看到渔人们忙碌的身影。
“鱼叉红树须论值,月买黄昏不费钱”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元素赋予情感,既表现了渔民对劳动成果的珍视,也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这里的“鱼叉红树”可能是指渔民在红树旁使用鱼叉捕鱼的情景,而“月买黄昏不费钱”则巧妙地表达了月光如银,为黄昏时分的劳作提供了免费的照明,赞美了大自然的慷慨与美丽。
“照水恍衔龙烛冷,澄波似引蚌珠圆”进一步描绘了夜晚水面的景色,水中的倒影如同龙烛般冷艳,波光粼粼,仿佛是蚌珠在水中轻轻摇曳,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美。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江干星火明三两,指点高低夜钓船”以星火点点、夜钓船的场景收尾,既呼应了开头的渔歌,又深化了主题,展现了渔人生活的简单与纯粹,以及他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整首诗通过对渔村夜晚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深深感慨。
老龙夜半不守窟,牙爪怒张来阴暝。
风雨收歇无处遁,蜕遗团结堆高青。
鳞甲剥落缬纹细,不须开凿烦五丁。
峭壁谽谺叠嶂巘,层峦䆗窱横岩坰。
四山攒绿疑无地,回望但见烟冥冥。
中有一峰最耸秀,左撑右拄开重扃。
森森剑槊刺空上,欲堕不堕含珑玲。
双洞嵌空出飞鸟,一佛危坐当孤屏。
杨琏真伽或未到,何人刻此庄严形。
绕足有泉流碎玉,雅奏终日清泠泠。
有时浩不辨牛马,奔腾赴壑驱雷霆。
杨氏西征此深入,传闻姓字殊非经。
地胜未以名人著,或是晦迹藏仙灵。
清游往复百不厌,但惜车马无留停。
柳阴篱舍动欣赏,便拟高结山间亭。
猛忆北园老居士,看山趺坐常惺惺。
不如移置北园侧相与,悟真散赏逃天刑。
《过石佛山因寄北园老人》【清·国梁】老龙夜半不守窟,牙爪怒张来阴暝。风雨收歇无处遁,蜕遗团结堆高青。鳞甲剥落缬纹细,不须开凿烦五丁。峭壁谽谺叠嶂巘,层峦䆗窱横岩坰。四山攒绿疑无地,回望但见烟冥冥。中有一峰最耸秀,左撑右拄开重扃。森森剑槊刺空上,欲堕不堕含珑玲。双洞嵌空出飞鸟,一佛危坐当孤屏。杨琏真伽或未到,何人刻此庄严形。绕足有泉流碎玉,雅奏终日清泠泠。有时浩不辨牛马,奔腾赴壑驱雷霆。杨氏西征此深入,传闻姓字殊非经。地胜未以名人著,或是晦迹藏仙灵。清游往复百不厌,但惜车马无留停。柳阴篱舍动欣赏,便拟高结山间亭。猛忆北园老居士,看山趺坐常惺惺。不如移置北园侧相与,悟真散赏逃天刑。
https://shici.929r.com/shici/2P4DyDME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