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馀却有馀。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燄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馀却有馀。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燄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这首诗是一种深入的禅意探讨,颇有禅宗对待世间万象的看法。"须知诸相皆非相"直接点出一切现象都是空幻不实的,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与虚幻关系的认识。而接着的"若住无馀却有馀"则在表达即便是对禅理的追求,也不可执着于某种形式或方法,因为那也是一种束缚。
中间两句"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描绘出一种超脱言语与现实的境界。语言和梦境都被视为不真实的存在,而作者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超越世俗束缚的向往。
接着的"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燄如何更觅鱼"则是借用了佛教中的“空花”和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说明追求禅悟就如同在虚幻之中寻找实质,或是在光影变动之中捕捉不稳定的物体,是一种徒劳无功的行为。
最后两句"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则揭示了禅宗对于动与静关系的独特理解。在这里,动与静并非对立,而是在禅定的状态下可以达到一种超越动静之上的境界,即“如如”之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邃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作者对于禅宗思想的领悟,以及对内在真理的追求。
西京兴乱阶,四海罹艰厄。
皇佐奋神武,股肱效群画。
英贤尽同朝,夙愿今始获。
并坐接华裀,联步陵飞阁。
中馈荐甘旨,金罍汎清酌。
眷言申情昵,终宴展戏谑。
君子肃令仪,俯仰存谦约。
明信良可希,骄盈义所薄。
各享百岁期,鉴此平生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