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服相寻秋始逢,讲堂分席更朋从。
石林清昼挥松麈,山阁微风起暮钟。
道损自甘同辈后,神閒渐识古人慵。
溪边夜语休轻答,莫有当年听法龙。
春服相寻秋始逢,讲堂分席更朋从。
石林清昼挥松麈,山阁微风起暮钟。
道损自甘同辈后,神閒渐识古人慵。
溪边夜语休轻答,莫有当年听法龙。
这首诗描绘了在青原山的一次聚会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首句“春服相寻秋始逢”以季节的变化隐喻友谊的珍贵和不易得,春日相聚,秋时重逢,表达了友情的持久与深厚。接下来,“讲堂分席更朋从”则点明了聚会的地点和氛围,大家在讲堂中分席而坐,彼此为伴,共同探讨学问,享受着友谊的温馨。
“石林清昼挥松麈”一句,通过描绘石林中的清静时光,以及挥动松麈(一种拂尘)的动作,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意境,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山阁微风起暮钟”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时间的流逝,山阁之上,微风吹过,暮钟响起,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远离世俗的世外桃源。
“道损自甘同辈后,神閒渐识古人慵”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哲学的理解与实践。他认为在与同辈的交流中,能够逐渐领悟到道家所倡导的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里的“慵”字,既指古人生活的悠闲自在,也暗含了一种对现代生活压力的反思,强调了精神层面的满足与解脱。
最后,“溪边夜语休轻答,莫有当年听法龙”则是对聚会结束时的感慨。诗人提醒大家,在溪边的夜晚对话时,要慎重回答,因为可能会影响到彼此的心境,就像当年的听法龙一样,需要保持敬畏之心。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也蕴含了对智慧与道德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情感和智慧光芒。
我生所敬涪江翁,知翁不独哦诗工。
逍遥颇学漆园吏,下笔纵横法略同。
自言锦机织锦手,兴寄每有离骚风。
内篇外篇手分别,冥搜所到真奇绝。
颉颃韩柳追庄骚,笔意尤工是晚节。
两苏而下秦晁张,闭门觅句陈履常。
当时姓名比明月,文莫如苏诗则黄。
黔南日月老宾送,白头去作宜州梦。
官楼家乘谁得之,那知珠玉无散遗。
生前忍苦琢诗句,飘泊不忧无死处。
今人更病语太奇,哀公不遇今犹故。
臞叟久不出,短帽半离披。
天公有新事,剪雪玉参差。
仰瞻银海眩,须臾肆寒威。
试呼缄口翁,时复一中之。
初如薝卜飘,终似白练驰。
阴气无所泄,乘风舞绥绥。
山明失紫翠,手板休拄颐。
溪流有层冰,艇子寸步移。
寒禽集深条,可怜翅翎垂。
拥炉回阳春,始觉温四肢。
我生仅再见,老农重嗟咨。
锦里杜子美,姑溪周紫芝。
文章江汉流,初不事支辞。
遗编可推究,古岂异今时。
无此雪与寒,何翅五吟诗。
宜瑞不患寡,写檄诛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