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年,皓月当头,停杯问之。
记隐囊麈尾,曾陪庾亮,皋禽朔管,曾伴陈思。
清宴西楼,冶游北里,多少骚人绝妙辞。
今何处,只琼宫无恙,环佩袿徽。晴空雾敛烟霏。
算此景、年来见亦稀。
尽掀髯老我,音情顿挫,随肩爱弟,才调恢奇。
兰席平铺,螺窗尽拓,觚爵齐腾逸兴飞。
烧高烛,擘蛮笺十样,醉墨分题。
今夕何年,皓月当头,停杯问之。
记隐囊麈尾,曾陪庾亮,皋禽朔管,曾伴陈思。
清宴西楼,冶游北里,多少骚人绝妙辞。
今何处,只琼宫无恙,环佩袿徽。晴空雾敛烟霏。
算此景、年来见亦稀。
尽掀髯老我,音情顿挫,随肩爱弟,才调恢奇。
兰席平铺,螺窗尽拓,觚爵齐腾逸兴飞。
烧高烛,擘蛮笺十样,醉墨分题。
这首《沁园春·中秋即席用迦陵韵同二弟作》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描绘了中秋佳节在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兄弟间的深情厚谊。
开篇“今夕何年,皓月当头”,以问句形式引出中秋之夜的明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气氛。接着,“停杯问之”则直接将读者带入到宴会的情境中,诗人似乎在与月亮对话,表达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记隐囊麈尾,曾陪庾亮,皋禽朔管,曾伴陈思。”这里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和追忆。
“清宴西楼,冶游北里,多少骚人绝妙辞。”描述了宴会的奢华与热闹,以及文人们在此挥洒才华的场景,展现了中秋佳节文人聚会的独特魅力。
“今何处,只琼宫无恙,环佩袿徽。”诗人将目光转向过去,感叹物是人非,但美好的记忆犹存,琼宫依旧,只是人事已非。
“晴空雾敛烟霏。算此景、年来见亦稀。”描绘了中秋夜空的清朗,强调了这种美景的难得一见,增添了节日的珍贵感。
“尽掀髯老我,音情顿挫,随肩爱弟,才调恢奇。”表达了诗人与兄弟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在艺术创作上的默契与才华横溢。
“兰席平铺,螺窗尽拓,觚爵齐腾逸兴飞。”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兰席、螺窗、觚爵等细节展现出宴会的精致与高雅,逸兴遄飞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文人的豪情与风雅。
“烧高烛,擘蛮笺十样,醉墨分题。”最后以烧烛、分题等行为结束,既体现了文人聚会的传统习俗,也寓意着诗人们的才思如泉涌,创作热情高涨。
整首词不仅描绘了中秋佳节的美丽景色和文人聚会的热闹场面,更蕴含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以及对兄弟情谊的珍视。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秋佳节独特的文化韵味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