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问》
《自问》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巧拙分心亦易知,屈伸同术遂难思。

本无傲骨时如傲,自有痴肠日就痴。

凭此方人非复是,忽然问我信还疑。

看来世路宜孤往,梦入虚舟尚远期。

(0)
鉴赏

这首诗《自问》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自我认知以及世事道路的深刻洞察。

首联“巧拙分心亦易知,屈伸同术遂难思”,开篇即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巧与拙,屈与伸,看似对立的概念,在内心深处却有着清晰的界限;然而,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概念,使它们相互协调,却是一个难以捉摸的难题。这里,诗人巧妙地将人生的智慧寓于简单的对比之中,引人深思。

颔联“本无傲骨时如傲,自有痴肠日就痴”,进一步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即使在没有傲慢的时候,内心仍可能展现出傲然的姿态;而当一个人沉浸于某种痴迷之中时,这种痴迷会逐渐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影响其行为和思想。这两句诗以反讽的手法,揭示了人性中既矛盾又复杂的层面。

颈联“凭此方人非复是,忽然问我信还疑”,则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甚至与原本的自我相悖。同时,面对他人的质疑或询问,个体往往难以给出明确的回答,因为内心的疑惑和不确定感可能已经超越了表面的言行。这句诗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影响,以及个体在复杂社会中的迷茫与困惑。

尾联“看来世路宜孤往,梦入虚舟尚远期”,总结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他认为,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或许孤独地前行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即使在梦中,也应保持清醒,不被虚幻的表象所迷惑。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独立思考和行动的倡导。

整体而言,《自问》一诗通过对人生、自我、社会的深入剖析,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也是对读者进行自我反思的启示录。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处厚游杭,作诗寄之

江村摇落暂逢秋,况是闻君独远游。
浙水风烟思吊古,楚乡人物赋登楼。
书沈寒雁云边影,梦绕清猿月下愁。
念我故人劳碌久,不如投老卧沧洲。

(0)

堋口逢友人

艰难别离久,中外往还深。
已改当时法,空馀旧日心。

(0)

府试中元观道流步虚

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静,中元夜景清。
星辰朝帝处,鸾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倘赐刀圭药,还成不死名。

(0)

秋日美晴,郡楼闲眺,寄荆南张书记

高槛凉风起,清川旭景开。
秋声向野去,爽气自山来。
霄外鸿初返,檐间燕已归。
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

(0)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泛池舟

桂舟兰作枻,芬芳皆绝世。
只可弄潺湲,焉能济大川。
树悬凉夜月,风散碧潭烟。
未得同鱼子,菱歌共扣舷。

(0)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西园

西园最多趣,永日自忘归。
石濑流清浅,风岑澹翠微。
晓翻红药艳,晴袅碧潭辉。
独望娟娟月,宵分半掩扉。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