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臣驰骛日,慷慨咏扶风。
赴节人谁力,谋军尔匪躬。
千笳沉白帝,一矢落冥鸿。
遂使王孙草,迷离朔漠东。
雄臣驰骛日,慷慨咏扶风。
赴节人谁力,谋军尔匪躬。
千笳沉白帝,一矢落冥鸿。
遂使王孙草,迷离朔漠东。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挽王安生(其一)》。诗中通过对“雄臣驰骛日”的描绘,展现了王安生在国家危难之际,慷慨激昂,为国尽忠的形象。诗中的“赴节人谁力,谋军尔匪躬”表达了王安生在国家大事面前,勇于担当,不辞辛劳的精神。接着,“千笳沉白帝,一矢落冥鸿”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王安生的忠诚与牺牲比作千军万马的悲鸣和箭矢直击苍穹,形象地表现了他为国捐躯的壮烈。最后,“遂使王孙草,迷离朔漠东”则以王安生的去世,引出对后世的影响,暗示他的精神将如同草原上的草木,即使在遥远的北方沙漠,也依然生机勃勃,永存于人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王安生这位英雄人物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
凉枝娇影过重门。是春痕。是愁痕。
纤袖婵娟,桐阁正抛笙。
欲种蘼芜芳苑改,飞红近,傍帘前、坠玉云。曲廊。
背语。初睡醒。雾乍冥。雨乍冥。
望也望也,望不尽、一片春阴。
瘦到夭桃,短柳坐啼莺。
惆怅珠尘容易隔,寻旧梦,有名香、难返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