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示永庆院秀老》
《示永庆院秀老》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禅房借枕得重攲,陈迹翛然尚有诗。

嗟我与公皆老矣,拂天松柏见栽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ìyǒngqìngyuànxiùlǎo
sòng / wángānshí

chánfángjièzhěnzhòngchénxiāoránshàngyǒushī

jiēgōngjiēlǎotiānsōngbǎijiànzāishí

翻译
在禅房借来的枕头让我倚靠得更沉,昔日的痕迹虽然淡然,但仍有诗篇可寻。
感叹我和您都已年迈,那些当初高耸入云的松柏,还是我们年轻时种下的。
注释
禅房:指僧人居住的房间。
枕:枕头。
重攲:倚靠得很深。
陈迹:过去的痕迹或往事。
翛然:淡泊自然的样子。
尚:还。
诗:诗歌,此处指过去的记忆或作品。
嗟:叹息。
我:指诗人自己。
公:指对方,可能是朋友或前辈。
皆:都。
老矣:已经老了。
拂天:高耸入云。
松柏: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韧。
栽时:种植的时候。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与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

"禅房借枕得重攲"一句,通过“借枕”这一动作,传递出一种宁静、内心沉淀的氛围。禅房是佛教修行之地,诗人在这里寻找精神寄托。“得重攲”则表明时间的流逝和物是的陈旧,禅房中的枕头因长时间未被使用而变得沉重。

"陈迹翛然尚有诗"一句,"陈迹"指的是过去留下的痕迹或遗迹,而“翛然”则形容这些痕迹依稀可见但不甚明显。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怀念,同时强调即使是陈旧的东西,仍有诗意蕴含其中。

"嗟我与公皆老矣"一句,是诗人感慨之语,通过“嗟”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叹息。诗人认识到自己和朋友都已经步入老年,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是非常强烈的。

最后一句“拂天松柏见栽时”,则是诗人回忆起当年栽植这些松柏时的情景。这些树木如今已长成拂天的高大,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也映照出诗人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禅房、枕头、陈迹和松柏等元素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悟,还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态度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待隐图次杨邃庵大学士韵八首·其六

主人习静厌喧繁,遮眼文书亦懒看。

独有园池闲不得,杖藜消日弄渔竿。

(0)

用韵柬沈大参材美王方伯朝言周提学公仪·其二

误傍张颠入醉乡,龙飞虎跃震阴阳。

从今不学公孙舞,留点遗经作典章。

(0)

黟县察院闻蟋蟀有感

五月西风振叶鸣,凉催蟋蟀作秋声。

忧来终夜不成寐,坐听谯楼杀五更。

(0)

谢李侍御过访及惠书二首并序·其二

加惠恭承物意新,接来犹似得明珍。

展书如见秋霜面,落笔惊翻风雨神。

云簇尚留天上诏,花生浑是梦中春。

多君助我文章力,为扫千军敌万人。

(0)

和主师周自叙韵二首·其二

岁寒心事蚤相期,满耳清音只自知。

花袅细风香起处,枕攲斜月梦惺时。

乍惊波浪翻龙窟,却拟箫韶奏凤池。

寄语茅山陶隐士,个中因甚日凄其。

(0)

次蔡梅轩会后偶成·其二

勉旃求友辅仁人,静里沈潜细认仁。

花在好时犹未实,景从淡处始为真。

风宾月友浑忘我,物与民胞尽属身。

尧步舜趋师不让,藩篱撤尽大家春。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