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薰一枕暑初炎,綵索朱符懒重拈。
天上赐衣无媚骨,山中采药有长髯。
扶衰底要三年艾,用拙何嗟六日蟾。
惟有昌阳堪引寿,一杯泛玉不妨添。
清薰一枕暑初炎,綵索朱符懒重拈。
天上赐衣无媚骨,山中采药有长髯。
扶衰底要三年艾,用拙何嗟六日蟾。
惟有昌阳堪引寿,一杯泛玉不妨添。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的情景,诗人陈杰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和自己的心境。首句“清薰一枕暑初炎”写出了夏日清晨的清凉,虽暑气渐浓,但仍有淡淡清香,为端午节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接着,“綵索朱符懒重拈”表达了诗人对繁琐节日习俗的淡然态度,不愿过多地沉浸在传统的装饰和符咒之中。
“天上赐衣无媚骨,山中采药有长髯”两句,通过想象和对比,将神仙赐予的衣物与山中采药人的形象相结合,前者暗示了世俗的虚幻,后者则象征着自然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暗示诗人更倾向于后者。接下来,“扶衰底要三年艾,用拙何嗟六日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健康长寿的追求,认为艾草这样的传统药材能帮助养生,而对月亮的六日变化(指阴晴圆缺)表示并不在意。
最后,“惟有昌阳堪引寿,一杯泛玉不妨添”点明了主题,昌阳酒是端午节常见的饮品,诗人认为它有助于延年益寿,因此在节日里举杯畅饮,增添欢乐,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寓含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思考,既有节日的热闹,又有个人的恬淡,展现出宋末元初文人雅士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