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棚接屋得阴多,石径生苔奈滑何。
尽道疏篱宜细雨,晴时最好晒渔蓑。
松棚接屋得阴多,石径生苔奈滑何。
尽道疏篱宜细雨,晴时最好晒渔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人坐在松木搭建的棚屋里,享受着阴凉,但石板小路因长满青苔而显得湿滑。他感叹道,虽然篱笆在细雨中显得适宜,但晴天时晾晒渔夫的蓑衣才是最美好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晴日渔事的期待,展现了宋代理想化的乡村生活情趣。
诗人画竹绝苍莽,下笔便有千秋想。
频年泥爪半九州,雨叶风枝遍辽壤。
世人纷纷多耳食,玩好未必皆真赏。
从来巧为拙者奴,安能敝帚千金享。
此册幸共一经贻,池上凤毛归世掌。
平看阶玉映森森,墨浪毫光增炯晃。
君今新辟活秀园,水石安排最萧爽。
种竹应添一万竿,著手自成春盎盎。
兴来笔意纷淋漓,老去风情更骀荡。
却忆生平得意书,初本兰亭世无两。
此画此园俱千古,愿竹青苍高百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