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醇儒郡有光,两来犹未谒祠堂。
春秋义已传迁史,谊利心曾辨粤王。
拜位定依庭柏影,荐仪空托沚蘋香。
孤城回首风尘里,读罢遗书送夕阳。
地产醇儒郡有光,两来犹未谒祠堂。
春秋义已传迁史,谊利心曾辨粤王。
拜位定依庭柏影,荐仪空托沚蘋香。
孤城回首风尘里,读罢遗书送夕阳。
此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题为《两过德州未谒董子祠诗以志过》。邵宝以“地产醇儒郡有光”开篇,赞美德州之地孕育了众多饱学之士,光耀一方。然而,他两次经过德州却未能拜访董仲舒的祠堂,表达了遗憾之情。
接着,“两来犹未谒祠堂”一句直抒胸臆,点明了诗人未能如愿一瞻董子祠的遗憾。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对后世影响深远,邵宝对他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春秋义已传迁史,谊利心曾辨粤王”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董仲舒在历史上的贡献与影响力。春秋大义被载入史册,其关于利益与道义的辨析,甚至影响到了粤王这样的历史人物,展现了董仲舒思想的深远意义。
“拜位定依庭柏影,荐仪空托沚蘋香”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在董子祠前拜祭的情景。拜位旁依着柏树的影子,象征着对先贤的尊敬与缅怀;荐仪(祭祀时所献的物品)虽空置,但蘋香(水生植物的香气)仿佛寄托了对董仲舒的思念与敬意。
最后,“孤城回首风尘里,读罢遗书送夕阳”两句,以德州的孤城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独自回望德州,夕阳西下之时,心中满是对董仲舒遗书的阅读与思考。这一场景既表达了对董仲舒的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邵宝对董仲舒的敬仰之情以及未能亲自拜谒董子祠的遗憾,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董仲舒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共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