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常在眼,春事已天涯。
雨暗堤前路,苔深林外家。
曲池通小径,密树隐残花。
长愧邻翁酒,囊空尚可赊。
小园常在眼,春事已天涯。
雨暗堤前路,苔深林外家。
曲池通小径,密树隐残花。
长愧邻翁酒,囊空尚可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小园春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小园的日常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又略带哀愁的意境。
“小园常在眼,春事已天涯。” 开篇即点明了小园之于诗人的重要性,它仿佛成了诗人眼中永恒的存在,而春天的事务却似乎遥远得如同天边,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雨暗堤前路,苔深林外家。” 雨水模糊了前方的道路,青苔覆盖了远处的林间小屋,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了一种朦胧而略显寂寥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静好与孤独的陪伴。
“曲池通小径,密树隐残花。” 曲折的池塘边有一条小径延伸,茂密的树木掩映着零落的花朵,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逐渐消逝的感慨。
“长愧邻翁酒,囊空尚可赊。”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人情世故,表达了诗人对邻居老翁的歉意以及自己囊中羞涩却仍能赊酒的自嘲,体现了生活的无奈与人情的温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园春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深情叙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情世故的体悟,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客里一登临,长歌惬壮心。
江山自今古,人物几消沉。
潮落淮南近,天垂海外深。
改之诗尚在,读罢欲沾襟。
战国信多奇,妾妇良足耻。
悠悠千载馀,吾重鲁连子。
信义屈强兵,坚城书一纸。
功成不自居,长揖归故里。
诸侯欲帝秦,宁蹈东海死。
砥柱回狂澜,流芳炤青史。
虽非孔氏徒,不愧天下士。
聊城已非昔,高山勤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