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六子五沈沦,一作人间舌底人。
暗数古来文苑传,谁能白发画麒麟。
当年六子五沈沦,一作人间舌底人。
暗数古来文苑传,谁能白发画麒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长兴哭子与归途即事有感(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失去孩子的悲痛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当年六子五沈沦”,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失去五个孩子的痛苦经历,其中“六子”代表全部孩子,“五沈沦”则暗示了五个孩子的离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哀伤。
次句“一作人间舌底人”,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因失去孩子而成为世人眼中可怜之人的情境,形象地表现了社会对失去孩子的父母的同情与怜悯。
后两句“暗数古来文苑传,谁能白发画麒麟”,诗人开始反思历史与人生的普遍性。他暗自思考,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传世之作,但又有谁能在年老时还能为后人留下不朽的艺术作品,如“画麒麟”一般,象征着艺术成就与生命的永恒。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艺术追求的渴望,也隐含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的悲痛经历,反映了对生命、艺术与时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柔丝转危檐,结网日初卯。
条理满腹中,万虑无一搅。
纪纲国政强,经纬天理巧。
所吐勤如簇上蚕,所织巧如机上妇。
妇织一尺长,蚕吐一两多,轻暖之利为春和。
蜘蛛兼有蚕妇事,蜘蛛独为身腹计。
此勤不必为,此巧不可施,虑有无意空中飞。
有物吞食月轮尽,凤翥龙骧紫光隐。
雨前已见纤云从,雪意犹在浑沦中。
忽带天香堕吾箧,自有同干欣相逢。
寄向仙庐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
禅翁初起宴坐间,接见陶公方解颜。
颐指长须运金碾,未白眉毛且须转。
为我对啜延高谈,亦使色味超尘凡。
破闷通灵此何取,两腋风生岂须御。
昔云木马能嘶风,今看茶龙解行雨。
金色晦尘垢,人疑以为鍮。
石有洁白姿,昧者比琳璆。
丝缲不尽绪,谁与结绸缪。
竹可裁笙竽,奈何困薪槱。
匏黄已落蒂,岁序飒惊秋。
土壤厌卑湿,山川嗟阻修。
革车召武士,折敌当与谋。
木铎一奋剑,为君斩倡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