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行径至。层壁峭立,浓翠新洗。断崖如咫。
此身恍置,荆关画图里。倚天极视。
平野绣错,村舍烟起。西望如此。
切休东顾,苍苍怎凝睇。徙倚。众峰逼。
比较丹青浑不似。泼墨点皴,犹嫌含笔细。
倘霁后重游,宜若明绮。阿连高致。
便刺取粗文,刻画颠米。乞山灵、近移窗几。
意行径至。层壁峭立,浓翠新洗。断崖如咫。
此身恍置,荆关画图里。倚天极视。
平野绣错,村舍烟起。西望如此。
切休东顾,苍苍怎凝睇。徙倚。众峰逼。
比较丹青浑不似。泼墨点皴,犹嫌含笔细。
倘霁后重游,宜若明绮。阿连高致。
便刺取粗文,刻画颠米。乞山灵、近移窗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四弟一同游历西山的所见所感。"意行径至",诗人随心而行,来到景色秀美的地方,峭壁矗立,翠色清新,仿佛置身于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之中。"断崖如咫",形象地写出山崖之近,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广袤的平原如锦绣交错,炊烟袅袅升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他提醒弟弟,欣赏眼前的美景时,不必再向东张望,因为那苍茫的远方难以用画笔完全捕捉。"切休东顾,苍苍怎凝睇",表达了对眼前景致的专注和赞叹。
"徙倚"二字,写出诗人徘徊流连,被群峰环绕,感叹眼前的风景胜过任何丹青妙笔。他觉得即使是大师的泼墨山水画,也比不上这自然的真实与生动。设想雨后重游,景色更显明丽,仿佛是明亮的绸缎一般。
诗人赞赏四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认为他的描述如同阿连(可能是人名)那样高雅脱俗,甚至可以媲美书法大师的粗犷笔触或颠倒的米家山水风格。最后,诗人祈求山神能让这美景更加亲近,仿佛将窗几移到了山间。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山的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致的深深喜爱和对艺术的感悟,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