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月》
《中秋月》全文
唐 / 李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

冷沈中岳短,光溢太行高。

不寐清人眼,移栖湿鹤毛。

露华台上别,吟望十年劳。

(0)
翻译
四十有五的秋夜,月光如丝般清晰照耀千里。
寒冷笼罩着中岳山,月光却洒在高峻的太行山上。
明亮的月光让清醒的人眼前一亮,连栖息的鹤也被湿润的光芒覆盖羽毛。
在月光下的露华台上告别,十年来我一直在这里吟诗远望。
注释
四十五秋宵:四十有五的秋夜。
月分千里毫:月光如丝般清晰照耀千里。
冷沈:寒冷笼罩。
中岳短:中岳山显得矮小。
光溢太行高:月光洒在高峻的太行山上。
不寐:清醒。
清人眼:明亮人眼。
移栖湿鹤毛:连栖息的鹤也被湿润的光芒覆盖。
露华台:月光下的露华台。
别:告别。
吟望十年劳:十年来一直在这里吟诗远望。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的景象与情感,通过月亮、山川和个人情怀交织出一幅深远的画面。

"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冷沈中岳短,光溢太行高。"

这几句诗首先描绘了一个深夜时分,明月高悬,将其光辉洒满万里,其清冷的光线映照在山川之上,使得连远方的山峦也似乎变得短小,而近处的太行山脉则显得格外雄伟。

"不寐清人眼,移栖湿鹤毛。"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心情,那清明之人的眼睛仿佛能透过夜色看到远方。而“移栖”则是指鸟儿归巢的景象,连它们的羽毛都被露水所沾湿,这不仅描绘了秋夜的凉意,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露华台上别,吟望十年劳。"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露华台(可能是作者常游之地)上的告别,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眷恋,那“十年劳”则隐含着诗人对于过去岁月辛勤努力但未能如愿以偿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独特感受,以及在这特定时刻所引发的深沉思念。

作者介绍
李洞

李洞
朝代:唐   字:才江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万载县桥疏

万载洪机一发,直得耳聋眼瞎。

放身通济仁心,度尽微尘佛刹。

劝英贤,须特达,百亿龙天齐鉴察。

大开宝藏施珠珍,个里无私一毫发。

(0)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其五习听

生老病死苦相煎,唯我能知速弃捐。

十二时中常念佛,闻师一举耳无边。

(0)

上权臣

我本田中一比丘,却来乘马不乘牛。

如今马上风波急,不似田中得自由。

(0)

阙题·其一

大药生自心田,神方蕴乎灵府。

不论火候抽添,万病自然良愈。

(0)

梅花

梅花如隐人,不与群芳竞。

别坞春风多,寒流照清影。

(0)

寻山家

路入深原三四里,林藏鸡犬十馀家。

村篱疏密齐栽枳,山崦高低尽种畬。

石罅春风生野笋,洞中流水出残花。

爱同樵客言幽事,不觉归途暮景斜。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