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凉沁苧衣,楚客悲迟暮。
林叶堕寒飔,皋禽警清露。
银河没半空,秋影在高树。
何处洞箫声,吹遍江南路。
新凉沁苧衣,楚客悲迟暮。
林叶堕寒飔,皋禽警清露。
银河没半空,秋影在高树。
何处洞箫声,吹遍江南路。
这首《秋夜偶成》由明代诗人姚涞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的凄美画卷。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特有的凉意与寂寥。
首句“新凉沁苧衣”,以“新凉”点明季节,通过“沁”字生动地描绘了凉气渗透衣物的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楚客悲迟暮”一句,借楚地的客人表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哀愁,将个人情感与季节变化巧妙结合。
“林叶堕寒飔,皋禽警清露”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氛围。落叶随风飘落,寒风中带着清露的湿润,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景象。同时,“皋禽警清露”中的“警”字,不仅写出了鸟儿对清晨露水的敏感反应,也暗示了夜深人静时分的宁静与孤独。
“银河没半空,秋影在高树”则将视角转向天空与树木,描绘了秋夜星空的辽阔与树木的静默。银河隐没于半空中,而月光或星光洒在高树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
最后,“何处洞箫声,吹遍江南路”以一曲悠扬的洞箫声作为收尾,仿佛穿越时空,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江南梦境。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音乐美感,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秋夜偶成》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时间、生命等主题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