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其一》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

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岁恶诗人无好语,夜长鳏守向谁亲。

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0)
注释
白发:形容年老的头发。
故人:老朋友。
时事:世间的变化。
几番新:多次更新。
和者:应和的人。
思郢:引用楚国郢都的典故,表达孤寂或哀愁。
卑之:指自己的谦虚。
借秦:借秦国的典故来说明需要借助外力。
岁恶:年景不好,比喻社会环境艰难。
好语:美好的言辞。
鳏守:守夜人,单身无偶。
亲:亲近的人。
少思:少有思考。
多睡:经常睡觉。
鼻息雷鸣:打鼾声音大。
撼四邻:震动周围的邻居。
翻译
两位老友相对白发,眼见世事变化无常。
无人应和的曲调,让人想起郢都的哀愁,讨论中少有谦逊,暂且借力于秦国的典故。
年景不好,诗人们找不到美好的言辞,孤独的夜晚,守夜人又能向谁倾诉?
我少思考多睡眠,无人能及,鼾声如雷,震动四邻。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哀愁和对时事变迁的感慨之情的诗。开篇即以“白发相望两故人”勾勒出岁月流逝、人事沧桑的情景,接着“眼看时事几番新”则表明世事更替迅速,不断有新的变化发生。

“曲无和者应思郢”一句中,“曲无和”可能指的是没有志同道合之人,而“应思郢”则是在提醒自己应该思考古代郢城的故事,郢城在历史上多次易主,这里或许是希望通过历史借鉴来对待现实中的困境。紧接着,“论少卑之且借秦”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于身处低微地位,甚至需要借助他人力量的情形。

“岁恶诗人无好语”则是说在不好的年华里,即便是诗人也难以找到美好的言辞。紧随其后的“夜长鳏守向谁亲”一句,通过描绘夜晚的漫长和孤独,以及寻找知音的渴望,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对理解者的渴求。

最后两句,“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则是表达一种极度的疲惫和对现实的逃避心理。诗人通过自己的身体状态来反映心灵深处的不宁与不安,甚至连呼吸的声音都像雷鸣一样震撼着周围环境,形象地展现了内心的动荡。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借古,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时代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孤立无援。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题春江送别图·其二

满眼青山紫翠重,天风缥缈送孤篷。

凭君一吸西江水,洗涤平生锦绣胸。

(0)

题广信李通判梅竹画四轴·其三

帝子湘江翠袖寒,云深风雪佩珊珊。

罗浮仙客频相遇,牢落冰姿不耐看。

(0)

题红菊

西风有梦过园篱,帐底佳人睡起迟。

应是秋香空淡泊,晓妆亦得点胭脂。

(0)

用韵答夏威原绝句十首·其四

淮山掌教愧斯文,夜榻曾论肺腑亲。

湖海不知台阁事,升平草颂岂无人。

(0)

秋江独钓图·其二

桐江东望水滔滔,千古风流梦寐劳。

汉室中兴功莫比,云台未似钓台高。

(0)

题蔡琰归汉图·其三

銮车处处看春花,又过陈留董祀家。

不是戎王荒塞夜,夜深何事咽悲笳。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