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生白云,云满遂无山。
七十二芙蓉,俱没波涛间。
我欲往采之,涉江恒苦艰。
袅袅出门去,细缕随风删。
晴岚如神女,缥缈空中还。
草木沐新发,长松斗眉弯。
雪岭隐如屏,洱江月如环。
其馀千万峰,俛睇皆低鬟。
青山生白云,云满遂无山。
七十二芙蓉,俱没波涛间。
我欲往采之,涉江恒苦艰。
袅袅出门去,细缕随风删。
晴岚如神女,缥缈空中还。
草木沐新发,长松斗眉弯。
雪岭隐如屏,洱江月如环。
其馀千万峰,俛睇皆低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梦幻般的山水画卷,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梦中的鸡足山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诗人以“青山生白云,云满遂无山”开篇,巧妙地运用了“生”字,赋予青山以生命感,而“云满遂无山”则营造出一种云雾缭绕、山峦若隐若现的神秘氛围。接着,“七十二芙蓉,俱没波涛间”,以“芙蓉”比喻山峰,形象地描绘出群山在波涛中的倒影,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
“我欲往采之,涉江恒苦艰”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挑战,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难。接下来,“袅袅出门去,细缕随风删”,通过“袅袅”一词,生动描绘了诗人轻盈的步伐,而“细缕随风删”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风的轻柔与自然界的和谐。
“晴岚如神女,缥缈空中还”,诗人将晴空中的云雾比作神女,既体现了云雾的飘渺之美,又赋予了其神秘色彩。“草木沐新发,长松斗眉弯”,描绘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长松的姿态更是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雪岭隐如屏,洱江月如环”,通过“屏”和“环”的比喻,分别描绘了雪山的壮观和洱江月色的圆润,展现了不同景物的独特魅力。“其余千万峰,俛睇皆低鬟”,以“低鬟”形容众多山峰的姿态,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