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清理萧宪佥三首·其三》
《上清理萧宪佥三首·其三》全文
明 / 陈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直道知公不世情,肯随贪鄙变平生。

颓波江上愁皆浊,活水源头羡独清。

尺雾谩劳秋月障,寸云何损太阳明。

愿言隐步从渠视,周道便便以砥平。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繗所作的《上清理萧宪佥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比“直道”与“贪鄙”的不同人生选择,以及“颓波”与“活水”两种不同环境的影响,表达了对坚守正直、追求清廉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首句“直道知公不世情”,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观点,即认为坚守正直之道的“公”(这里指人)不同于世俗的常态,展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的高尚情操。接着,“肯随贪鄙变平生”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坚守的坚定性,表明了不为贪欲所动的决心。

“颓波江上愁皆浊,活水源头羡独清”两句,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将“江上”的“颓波”(象征着社会风气的败坏)与“源头”的“活水”(象征着清廉之气的源头)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清廉之气的向往和对社会风气败坏的忧虑。

“尺雾谩劳秋月障,寸云何损太阳明”两句,继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雾障如同社会的蒙蔽,而月亮虽能照亮一时,却不能持久;云朵虽小,却能遮挡阳光,暗示了社会中虽有清廉之士,但难以改变整体的污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光明未来的渴望。

最后,“愿言隐步从渠视,周道便便以砥平”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追随那些坚守正直之人的脚步,共同为净化社会风气、实现公平正义而努力。这里的“周道”比喻为社会的大道,通过“砥平”(使道路平坦),象征着清除社会不公,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状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不同人生选择和社会现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坚守正直、追求清廉品质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热切期盼。

作者介绍

陈繗
朝代:明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晚游西郊·其一

晚村绿竹自萧疏,犬吠声中野老居。

一笑相逢曾识面,谁知托迹半樵渔。

(0)

台阳笔记题词·其二

书生敢上防边策,草莽难忘靖海功。

读罢奇文空眼界,鹭门关键在胸中。

(0)

赠香根先生诗有序

五星奎聚照崧台,大海成连遇异才。

论事不搜三古后,读书曾过八千来。

證将知己心非石,修到前身骨是梅。

历代史中循吏传,独尝甘苦味如回。

(0)

次韵奉和涵字词伯即席之作·其二

千里吟旌海上行,文章鲲岛有同声。

人思故国衣冠旧,水浅蓬莱岁月更。

历劫神鼍盘石烂,忍笞老马伏槽鸣。

桑榆未晚收何日,为谢闽中老父兄。

(0)

寄吴霁轩军台阳·其二

百战功成汗马劳,牙幢西折等鸿毛。

栋梁共惜清时弃,薏米原难俗议逃。

大海潆洄存一柱,秋风憔悴感同袍。

新从幕府读诗句,尚为丹青数鄂褒。

(0)

评何斌遣郭平打探鹿耳门至赤崁城水道

非关沧海变,多是地脉灵。

若不假诸辈,何由入典型。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