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叶守奉诏祠神霄二首·其一》
《叶守奉诏祠神霄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过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帝子闵下士,狩临千柱宫。

来如月照夜,去若电扫空。

馨香荐明德,降嘏初无穷。

灵光每下烛,陋彼斋房中。

大道含一气,地天本相通。

精诚贯白日,阊阖来清风。

俾尔仁寿域,不宰造物功。

眷言蘋藻微,报施良已丰。

(0)
鉴赏

此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过的《叶守奉诏祠神霄二首》其一,描绘了帝王对贤士的敬重与礼遇,以及祭祀神霄时的神圣氛围。

首句“帝子闵下士”,以“帝子”比喻帝王,表达了帝王对贤才的怜悯与重视。“狩临千柱宫”,“狩”字形象地描绘了帝王巡视或祭拜的场景,“千柱宫”则暗示了宫殿的宏伟与庄严。

接下来的“来如月照夜,去若电扫空”,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帝王的来去,月光照夜象征着帝王的到来带来光明与希望,电扫空则表现了帝王离去后留下的宁静与空灵。

“馨香荐明德,降嘏初无穷”,描述了祭祀时的香气与美德的献祭,以及神灵的恩赐源源不断,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与虔诚。

“灵光每下烛,陋彼斋房中”,通过对比,强调了神灵的光辉与祭祀场所的简陋,进一步突出了神灵的崇高与祭祀的庄重。

“大道含一气,地天本相通”,揭示了宇宙间的和谐与统一,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精诚贯白日,阊阖来清风”,形容了真诚的心意能穿透日光,引来了清风,象征着高尚品德的力量与影响。

“俾尔仁寿域,不宰造物功”,表达了希望被祭祀者能获得长寿与福祉,同时强调了自然规律的作用,而非人为操控。

最后,“眷言蘋藻微,报施良已丰”,以细微的蘋藻象征祭祀的简单与朴素,但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与回报却极为丰富,体现了对祭祀仪式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帝王对贤士的尊崇、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顺应,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苏过
朝代:宋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猜你喜欢

次韵钱逊叔清江图后二首·其一

公但一室坚坐,我方万里生还。

共作十年清梦,同寻五岭名山。

(0)

呈折仲古四首·其四

疾病侵凌百不能,只今全是住庵僧。

谢安肯为苍生起,早与吾君了中兴。

(0)

行至醴陵寄故人

浅溪沙碛寒,月白树影疏。

我行天一角,所至尚踌躇。

偶逢胜绝地,不异嵩颍居。

临流遂忘归,默坐数游鱼。

宁知胡马闹,江县已丘墟。

故人亦未来,一旬三寄书。

不必问浅深,但当膏子车。

新霜随北风,惨惨度重湖。

相寻近五岭,慎勿厌长途。

(0)

祁门道中四首·其一

去程归雁两悠悠,行到荒山尽上头。

试问中原何处是,只言东些是宣州。

(0)

还韩城三首·其一

乍喜全家脱,虚疑匹马奔。

乾坤德甚大,盗贼尔犹存。

稻垄秋仍旱,溪流晚自浑。

素冠兼白发,愁绝更谁论。

(0)

与诸舍弟游董村

来往无十里,颇能妨昼眠。

疏篱董村水,远树洛城烟。

酒薄诗牵强,身闲病接连。

荒田点残雪,知在甬山前。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