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巧舌剧喽啰,伎俩山神几许多。
老骥鸣长空伏枥,羁禽力倦欲移柯。
机心尽附汉阴叟,世事浑如春梦婆。
新水一痕镜一曲,谋将烟艇载渔蓑。
听来巧舌剧喽啰,伎俩山神几许多。
老骥鸣长空伏枥,羁禽力倦欲移柯。
机心尽附汉阴叟,世事浑如春梦婆。
新水一痕镜一曲,谋将烟艇载渔蓑。
这首诗描绘了归隐田园的意境,充满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听来巧舌剧喽啰”以反问的语气,暗示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通过“巧舌”和“喽啰”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繁杂社会的不屑。接下来,“伎俩山神几多”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复杂人情世故的反感,仿佛在说山神也玩弄着各种手段。
“老骥鸣长空伏枥,羁禽力倦欲移柯”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老骥”和“羁禽”分别比作渴望自由的英雄和被束缚的鸟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老骥虽有高飞的欲望,却只能在马厩中叹息;羁禽虽力倦,仍梦想着逃离束缚,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机心尽附汉阴叟,世事浑如春梦婆”则揭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心险恶的感慨。诗人认为,人们的心机都像汉阴老人那样深沉,而世事则如同春日里的梦境般虚幻不实。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悲观看法,以及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
最后,“新水一痕镜一曲,谋将烟艇载渔蓑”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清澈的水面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曲折的倒影,诗人想象自己驾着小船,穿着渔蓑,悠然自得地在水上漂泊。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寄托了他渴望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复杂社会的反思。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思,是明代文人归隐思想的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