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
《九日》全文
明 / 曾曰唯   形式: 古风

我有好诗一万首,携向人家欲换酒。

言辞未拙拙叩门,行行无之虚重九。

掀书三径不虚开,一卷陶诗素心友。

陶潜篱下采黄花,我不爱花爱五柳。

黄花寂静老篱边,杨柳风前大放颠。

(0)
鉴赏

这首诗以“九日”为题,描绘了诗人与陶渊明的诗意对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学的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如“携向人家欲换酒”、“一卷陶诗素心友”、“黄花寂静老篱边”,以及“杨柳风前大放颠”,生动地刻画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以及对古代文人陶渊明的崇敬之情。

“我有好诗一万首,携向人家欲换酒。” 开篇即展示了诗人的豪情与自信,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情感与创作力,还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分享,通过诗歌交流情感与思想。

“言辞未拙拙叩门,行行无之虚重九。”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拜访朋友时的诚挚与期待,虽然言辞可能不够完美,但他的诚意足以打动人心。同时,“重九”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与庆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掀书三径不虚开,一卷陶诗素心友。” 揭示了诗人对陶渊明作品的珍视与推崇,将陶诗视为心灵的伴侣,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陶潜篱下采黄花,我不爱花爱五柳。” 通过对比陶渊明在田园中采摘黄花与诗人自己对“五柳”的喜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学的独到见解。这里的“五柳”可能暗指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

“黄花寂静老篱边,杨柳风前大放颠。”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黄花在篱笆边静静地绽放,杨柳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以及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文学以及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古代文人陶渊明的崇高敬意。

作者介绍

曾曰唯
朝代:明

曾曰唯,字道生。程乡(今梅州梅县)人。明末诸生。著有《纺授堂诗集》。事见《续梅水诗传》卷二。
猜你喜欢

耕图二十一首·其十七簸扬

临风细扬簸,糠秕零风前。

倾泻雨声碎,把玩玉粒圆。

短裙箕帚妇,收拾亦已专。

岂图较斗升,未敢忘凶年。

(0)

鲍清卿病目不赴竹院之集诗寄坐客次韵

鲍侯年少老文学,艺苑优游富耕穫。

胸中涵养自成趣,妙处正恐儿辈觉。

我惭门巷非尺五,字欲问奇谁与榷。

开樽竹院望同醉,遮眼脑脂何太虐。

团圞十客踏雨来,相从不负东风约。

投壶雅歌了无恨,祇恨车公一前却。

海棠春深照眼明,风物融融悟非昨。

从教雨洗烟脂淡,小摘何妨供把握。

夜阑烧烛照春睡,靓妆如在结绮阁。

墙头西望烂蜀锦,嫣然一笑无声乐。

飞红点地绣作茵,正须席地天为幕。

要知富贵出天姿,艳杏夭桃何足录。

主人小筑真好事,肯学区区专一壑。

洞门不锁要客来,笑君大似羊公鹤。

雨馀珠泪色惨悽,一顾正嫌无伯乐。

忽惊新诗来叩门,妙语天然不烦琢。

坐中传观字欲漫,我竖降幡甘面缚。

清明已过雨不休,云雾犹屯四山脚。

揩摩病目不应迟,及此红英半零落。

枝头尚有未开花,纵已离披亦何恶。

知君既负西岑游,可使一春终落寞。

会须来此共赋之,正要重闻诵新作。

(0)

秋雨兀坐王原庆携孙吉父菊花倡和见过有分遗之意次韵

五载杜门居海角,无复翻阶赋红药。

自怜荒径菊犹存,夕餐空待秋英落。

眼明喜见绿丛丛,始也抽苗今满握。

扶筇著意养孤芳,荆棘旁连细开斫。

天香入骨徐吐芬,中有秋风非外铄。

传闻南堂有佳种,愿过屠门思大嚼。

颇亦有意欲见之,此意未容儿辈觉。

乃知便许移芳根,不止园官供小摘。

要令寿客来骈肩,何用潭水求延年。

有时采之东篱边,不觉南山在眼前。

渊明千载幸同调,老我此际方悠然。

西风吹花日夜急,散金坐看开田田。

两诗先到衡门下,思向平台寻戏马。

从君九日去行乐,莫为登高泪盈把。

(0)

樊运使挽词·其一

妙龄便有老成风,孝友丹心天与通。

师友渊源得西洛,文章声价冠南宫。

固知夫子才难用,犹喜先生道不穷。

他日凤泉山下路,几人下马拜茔中。

(0)

鲁少卿挽词·其二

前辈风流泯,灵光独岿然。

指囷推甲族,跪履记丁年。

有子伤埋璧,惟翁亦蜕蝉。

功名虽已矣,千载尚遗编。

(0)

梁审计挽词·其二

寿夭固难问,吁嗟不忍言。

婴啼摧玉树,衰泪洒芳萱。

事契深群从,英才怆九原。

悲吟惭楚些,无地与招魂。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