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山色渡江飞,飞向君楼含夕霏。
空翠不随流水去,鸿濛忽化白云归。
吴兴太守真州客,日夕捲帘荡精魄。
舞影时翻天女花,歌声欲裂雷公石。
浮玉双峰架笔高,芙蓉一朵一离骚。
六朝春色为膏沐,万里天风且羽毛。
江南山色渡江飞,飞向君楼含夕霏。
空翠不随流水去,鸿濛忽化白云归。
吴兴太守真州客,日夕捲帘荡精魄。
舞影时翻天女花,歌声欲裂雷公石。
浮玉双峰架笔高,芙蓉一朵一离骚。
六朝春色为膏沐,万里天风且羽毛。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题吴太守江山清啸楼》。诗中描绘了江南山水之美,以及吴太守在清啸楼中的生活情态。
首句“江南山色渡江飞”,以动态的视角描绘了江南山水跨越江面的壮丽景象,仿佛山色在空中飘飞,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飞向君楼含夕霏”一句,将视线转向吴太守所在的清啸楼,夕阳余晖与山色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空翠不随流水去,鸿濛忽化白云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了山色的空灵与翠绿,另一方面又通过白云的归隐,暗示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与无常。这种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吴兴太守真州客,日夕捲帘荡精魄”描述了吴太守的生活状态,他作为吴兴太守,却如同游子一般,每日傍晚卷起窗帘,欣赏着窗外的美景,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这里不仅表现了吴太守的闲适生活,也体现了诗人对其精神世界的关注和赞美。
“舞影时翻天女花,歌声欲裂雷公石”则进一步描绘了清啸楼内的欢愉场景。舞者身影在空中翻转,如同天女散花,歌声激昂,似乎能震裂雷公石。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清啸楼的热闹与欢乐,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浮玉双峰架笔高,芙蓉一朵一离骚”两句,将目光转向楼外的自然风光。浮玉双峰高耸入云,象征着文人的高洁品格;一朵芙蓉花,仿佛是屈原《离骚》中的意象,寓意着诗人对理想与道德的坚守。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吴太守高尚人格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江南山水的壮丽与清啸楼内生活的闲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
荒湾暝色,倏吟魂飘坠,枫林凄紧。
几度鞭丝兰若晚,侧帽共探秋兴。
鹤外琴孤,蛩边灯瘦,谁与吟肩并。
诗坟鬼唱,宵阑白月无影。
回忆共砚涵斋剪灯题句,镜里窥青鬓。
楚畹灵修空眷汝,底事枉人悲愤。
处士经庐,元儒谥碣,黯淡松楸径。
凄凉挂剑,不堪欢梦重省。
如此江山。正玉琯重调,又属明年。
前程如梦,风景依然。霎时都化云烟。
喜春来天上,晴和候、淑气初还。
好春光,是宜春帖遍,爆竹声喧。
回思昨宵信息,道鼙鼓蓬蓬,雾满南天。
梁燕差池,新巢未得,如今幕上偷安。
问君平知否,今后事、概付漫漫。
飏春幡、叹一年一度,再见应难。
妙相波莹,华鬘风袅。一笑拈花弹指。
记年时桑梓,传旧影、蘸渌裁缃摩拟。
梦中寻断梦,梦飘断,水驿海澨。
无端还见,墨晕化入盈盈澜翠。凝思。
又劫历诸天,黯怯清游迤逦。
尘障消残,春花惜遍,此情难寄。
遥瀚低掠倦羽,自返莲台底。
有菡心灵净,依样污泥不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