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老知门,山寒近屋。一年风物供吟足。
秋声到地总无名,和愁题上阑干曲。
梦换纱棂,吟残画烛。空阶雨断蛩声续。
霜前篱菊为谁黄,人閒秋鬓无重绿。
树老知门,山寒近屋。一年风物供吟足。
秋声到地总无名,和愁题上阑干曲。
梦换纱棂,吟残画烛。空阶雨断蛩声续。
霜前篱菊为谁黄,人閒秋鬓无重绿。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感慨。"树老知门,山寒近屋",通过写老树和寒山,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季节的变迁,透露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一年风物供吟足",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丰富多样的景色充满了诗意的咏叹。
"秋声到地总无名,和愁题上阑干曲",秋声与愁绪交织,无形的愁绪被赋予了秋声的具象化,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梦换纱棂,吟残画烛",夜晚的梦境和烛光下的吟咏,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而深沉的情感。
"空阶雨断蛩声续",雨后的台阶空寂,只有蛩鸣声断断续续,增添了凄凉之感。"霜前篱菊为谁黄",秋霜中的菊花独自开放,象征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不再的感慨。最后,"人闲秋鬓无重绿",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青春不再、白发难返的哀愁,寓言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整体来看,这首《踏莎行》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岁月和人事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秋意和浓厚的人文情感。
君不见西京孝武称材雄,致治欲与唐虞同。
诏求贤良论阙政,翻取曲学公孙弘。
又不见文宗在唐号儒雅,制诏勤勤策群下。
刘蕡切直弃不收,卒使太阿归宦者。
吾皇策士亲临轩,不为故事求空言。
犹疑有司效冯宿,或恐前列登公孙。
九天赐下飞奎翰,照眼昭回悼云汉。
抑尚忠谀有训词,品题高下由宸断。
儒宗被命持文衡,银钩拜赐恩非轻。
归将乐石刊圣语,分贶下及狂愚生。
畎亩惓倦蓄忠愤,射策自惭言不尽。
它日倘陪鸳鹭行,愿效魏公摅底蕴。
枫宸昔羡君登第,莲幕今惭我效官。
相见可嗟头并白,老来自合量俱宽。
不嫌此日成名晚,最喜平生取友端。
待报君恩知死所,却同神武挂衣冠。
苍苍千尺大夫松,不似湖嵌植小茏。
枕水一拳形崒嵂,凌云三干色尨茸。
王衡星化姿兼茂,莲社诗高席可重。
乞与书窗端不恶,萧然如对德人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