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屣吴居士,寻君江水遥。
云房生夜气,薜牖散春潮。
榻静闻空籁,情高梦九霄。
从兹毕灵宝,不赴小山招。
脱屣吴居士,寻君江水遥。
云房生夜气,薜牖散春潮。
榻静闻空籁,情高梦九霄。
从兹毕灵宝,不赴小山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探访隐士吴山人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脱屣吴居士”,以“脱屣”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表达了对吴山人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敬仰。接着,“寻君江水遥”一句,通过“江水遥”这一意象,不仅展现了寻访过程中的距离感,也暗示了隐士生活与尘世的隔绝。
“云房生夜气,薜牖散春潮。”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隐居之所的环境,夜晚云雾缭绕的房间中似乎弥漫着一种神秘的气息,而春日的潮水则在窗户边轻轻散开,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这里运用了“云房”、“夜气”、“薜牖”、“春潮”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暗含了诗人内心对宁静、超凡境界的追求。
“榻静闻空籁,情高梦九霄。”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体验。在寂静的榻上,可以听到空旷的自然之声,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平静、超脱心境的体现。而“情高梦九霄”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更高远境界的向往,以及与吴山人精神层面的共鸣。
最后,“从兹毕灵宝,不赴小山招。”这两句总结了诗人此次探访的感悟。通过这次访问,诗人仿佛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宝藏(“灵宝”),决定不再被世俗的诱惑所吸引(“不赴小山招”),而是选择坚守自己的心灵世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次心灵之旅,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精神超越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百年梦一觉,无事且行乐。
何必寻方外,而求不死药。
我里足嘉处,胜践两芒屩。
有来问名利,掉头告莫莫。
夫君永嘉彦,载酒情不薄。
凌晨马首北,共赴云霞约。
珠宇敞天中,非烟动寥廓。
黄庭拜吾祖,素发炯然灼。
堂前系牛木,柯叶宛如昨。
少陵诗之史,馀光贲伊洛。
虽烦鬼神护,九原不可作。
我辄吟其傍,窘涩愧穿凿。
是时天已霜,山川向摇落。
南登驻跸亭,北上朝元阁。
俯仰尽形胜,觞咏得盘礴。
惜无羽客琴,一洗尘土恶。
春风恼百物,物物不禁渠。
水为盎盎绿,柳亦毵毵舒。
芳菲遽如许,流光亦须臾。
谁令更别离,此恨当何如。
外门有人物,照映冰玉壶。
茹古髯似戟,说兵胆过躯。
中外已践更,能事乃绪馀。
主馈孟光贤,郎君千里驹。
人生得此乐,底事犹区区。
兹行谒贤相,袖有时政书。
世家治剧手,陶冶宁舍诸。
我老不适用,饥寒出无驴。
论亲无党近,分义何敢疏。
吾儿似我拙,久已分龙猪。
一闻词赋功,决科良起予。
山林与钟鼎,愿言今则殊。
岁寒苟在兹,勿忘双鲤鱼。
日出雾犹重,微茫认山麓。
远目疑可穷,澶漫如夷陆。
韶序日已深,时禽啭幽谷。
青林不受春,景气润脩竹。
日晴烟光乱,风澹水容渌。
闽岭农事初,荒泉被山曲。
耒耜没深泥,凫鸭欢相逐。
躬耕记往年,遭乱成羁束。
故园隔山河,桑柘犹在目。
丘陇谅荒芜,春归惟灌木。
囚拘怆兹晨,傥徉悲前躅。
缘情固攀援,理会何桎梏。
且寄终日閒,玩此春苗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