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古易水,秋风吹白杨。
荒台恣遐瞩,日暮萦悲伤。
幽蓟多壮士,任侠险不臧。
轻身噬猛烈,白虹经天长。
报丹事不成,荆高空激昂。
吁嗟于期头,千秋谁复偿。
萧萧古易水,秋风吹白杨。
荒台恣遐瞩,日暮萦悲伤。
幽蓟多壮士,任侠险不臧。
轻身噬猛烈,白虹经天长。
报丹事不成,荆高空激昂。
吁嗟于期头,千秋谁复偿。
这首诗描绘了对燕山古迹的追思与感慨。诗人以“萧萧古易水,秋风吹白杨”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场景中,易水的萧瑟与秋风的凛冽交织出一种深沉的氛围。接着,“荒台恣遐瞩,日暮萦悲伤”两句,表达了诗人站在荒废的高台上远眺,夕阳西下时心中涌起的无尽哀伤。
“幽蓟多壮士,任侠险不臧”揭示了燕山地区自古以来英雄辈出,豪侠并存的特性,暗示了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而“轻身噬猛烈,白虹经天长”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那些为理想或信念不惜一切代价的壮士形象,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如同穿越天际的白虹,令人敬仰。
“报丹事不成,荆高空激昂”则转而表达对历史上未能实现目标的英雄们的惋惜之情,他们虽英勇无畏,但最终未能达成自己的抱负,徒留遗憾。最后,“吁嗟于期头,千秋谁复偿”以叹息收尾,表达了对这些英雄们命运的深深同情与感慨,同时也对后世能否铭记并传承他们的精神提出了疑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燕山古迹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气概,也蕴含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深邃思考,以及对英雄精神的崇敬与怀念。
长安千万人,出门各有营。
唯我与夫子,信马悠悠行。
行到曲江头,反照草树明。
南山好颜色,病客有心情。
水禽翻白羽,风荷袅翠茎。
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
时景不重来,赏心难再并。
坐愁红尘里,夕鼓咚咚声。
归来经一宿,世虑稍复生。
赖闻瑶华唱,再得尘襟清。
长途发已久,前馆行未至。
体倦目已昏,瞌然遂成睡。
右袂尚垂鞭,左手暂委辔。
忽觉问仆夫,才行百步地。
形神分处所,迟速相乖异。
马上几多时,梦中无限事。
诚哉达人语,百龄同一寐。
丽句劳相赠,佳期恨有违。
早知留酒待,悔不趁此归。
春尽绿醅老,雨多红萼稀。
今朝如一醉,犹得及芳菲。
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
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
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
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
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
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
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
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着孟光。
见说瞿塘峡,斜衔滟滪根。
难于寻鸟路,险过上龙门。
羊角风头急,桃花水色浑。
山回若鳌转,舟入似鲸吞。
岸合愁天断,波跳恐地翻。
怜君经此去,为感主人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