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穿翠霭中,绝涧落疏钟。
数里踏乱石,一川环碧峰。
暗林麋养角,当路虎留踪。
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
行穿翠霭中,绝涧落疏钟。
数里踏乱石,一川环碧峰。
暗林麋养角,当路虎留踪。
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游览辋川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首句“行穿翠霭中”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片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的山林之中,仿佛置身于仙境。接着,“绝涧落疏钟”一句,以远处稀疏的钟声,衬托出环境的静谧与幽深,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数里踏乱石,一川环碧峰”两句,通过行走于乱石间,环绕着碧绿的山峰,展现了诗人探索自然之美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挑战。这种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暗林麋养角,当路虎留踪”则进一步描绘了森林中的动物生态,麋鹿在暗林中自由生长,虎豹留下的足迹则增添了森林的野性与神秘感。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赋予了自然生命以活力,让读者仿佛能听到丛林间的低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最后,“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或许找到了心灵的归宿,通过与自然的对话,释放了内心的思绪,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过程,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也是一曲对隐逸生活的颂歌。
几许暮春清思,未知芍药,先拟荼蘼。
老却东风,春去不与人期。
似情多、何曾荀倩,便梦断、不为崔徽。
且衔杯。
暖风袭袭,淡日晖晖。
怎知,怀芳心在,树花露泣,叶竹烟啼。
满目清红,新悉成阵恨成围。
画帘空、龙媒独倚,午阴静、燕子双飞。
任春归。
寻人柳下,梦句堂西。
玉搔头。
是何人敲折,应为节秦讴。
棐几朱弦,剪灯雪藕,几回数尽更筹。
草草又、一番春梦,梦觉了、风雨楚江秋。
却恨闲身,不如鸿雁,飞过妆楼。
又是山枯水瘦,叹回肠难贮,万斛新愁。
懒复能歌,那堪对酒,物华冉冉都休。
江上柳、千丝万缕,恼乱人、更忍凝眸。
犹怕月来弄影,莫上帘钩。
渺渺怀芳意,苦对景、可怜生。
记燕外莺边,柳深竹嫩,度密穿青。
如今淡烟细雨,正午窗半梦酒初醒。
乐事怎堪重省,起来一饷愁萦。
悠然又把酒壶倾。
摆不动离情。
想闲却春游,绿阴深院,芳草长亭。
乾愁有谁解得,傍晚来,风起碎池萍。
坐待晴云四卷,依然月上疏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