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良苦辛,所乐果何事。
百年安吾生,食力非役志。
衡门无轩车,榆柳荫閒地。
遥遥草庐人,回首空长喟。
耕田良苦辛,所乐果何事。
百年安吾生,食力非役志。
衡门无轩车,榆柳荫閒地。
遥遥草庐人,回首空长喟。
这首诗《耕乐轩》由明代诗人释宗泐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夫劳作与内心追求的深刻对比与和谐统一。
首句“耕田良苦辛”直白道出了农夫劳作的艰辛,揭示了劳动的不易。然而,紧接着的“所乐果何事”,则提出了一个深思的问题:在如此艰苦的劳作中,农夫究竟为何而乐?这种反问引人深思,激发读者对农夫内心世界的探索。
“百年安吾生,食力非役志。”这两句表达了农夫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他们以自己的体力为生,但并非被外在的功名利禄所役使,而是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体现了农夫们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衡门无轩车,榆柳荫闲地。”描述了农夫居住环境的简朴与宁静。衡门指的是简陋的门户,轩车则是华丽的车辆,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农夫生活状态的朴素和平静。榆柳树荫下的闲地,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氛围。
“遥遥草庐人,回首空长喟。”最后一句将画面拉远,描绘了一幅遥远草庐中农夫的身影,他或许正沉浸在对生活的思考中,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这一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示了农夫在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也可能有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耕乐轩》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农夫在艰苦劳作中的乐观态度和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翁门萃时贤,而我才一见。
南皮颇贬翁,吾意不谓善。
是时帝孤危,其傅先被谴。
大臣党孝钦,卒至天下乱。
戊戌膺显擢,实出南皮荐。
终身不事后,百折意难变。
暮寒哀此老,旧句在诗卷。
酹酒前三揖,往事成积恨。
文字久不磨,形骸倏已改。
何为恋人间,一瞬即千载。
强令短者长,短长究安在?
我今恨渠短,自谓犹有待。
朝来昨既失,夕至昼奚逮。
始知逝川叹,圣者难自解。
长逝等无归,岂必归为鬼。
形声术可留,神识还真宰。
文字固非道,聊复托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