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塔本无缝,吐光万丈馀。
不是风火扇,又非喉管嘘。
此光胡为来,塔亦不知渠。
解作如是观,身心长自如。
塔身俱著实,光心等是虚。
虚实归一致,无乘亦无除。
石塔本无缝,吐光万丈馀。
不是风火扇,又非喉管嘘。
此光胡为来,塔亦不知渠。
解作如是观,身心长自如。
塔身俱著实,光心等是虚。
虚实归一致,无乘亦无除。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通过对石塔与光的观察,表达了对虚实一致、无为自然的哲学思考。开篇“石塔本无缝,吐光万丈馀”写出了石塔散发出的神秘而强烈的光芒,这种现象既不是由外界风火引起,也非是喉管中发出,这光芒如同自我展现,超然物外。紧接着“此光胡为来,塔亦不知渠”表达了对这异乎寻常的光芒来源的困惑和无知。
诗人随后转向内省,“解作如是观,身心长自如”表示通过这种观察,诗人自身也获得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接下来的“塔身俱著实,光心等是虚”对比了石塔的坚固与光芒的无形,这一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虚实并存、相辅相成的主题。
结尾处,“虚实归一致,无乘亦无除”则将这一哲理推向极致,表达了一种超越世间对立的宇宙观和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对石塔与光芒的描写,以及对其象征意义的探讨,展示了诗人对于生命、现实与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体悟。
六朝形势会层轩,前俯苍洲却践山。
二水中分鉴澄澈,万峰离立翠回环。
古人遗赏兴亡外,良守来居仁智间。
听讼遂同棠树爱,放怀真与海沤閒。
啸馀风雨知何处,望及云霞若可攀。
乔木参天怆城郭,浮萍满地笑人寰。
楚谣清绝酣秋兴,吴拂从容舞玉颜。
象魏由来心自远,湡浯聊复乐忘还。
掖垣幸许追遐躅,天禄仍欣接近班。
尘土扬州头欲白,远从君借慰疏孱。
自古佳丽地,到今风物奇。
群山尽回抱,绿水止逶迤。
事体存都会,繁华盛昔时。
秋声雄鼓角,晓色乱旌旗。
楼观浑飞动,林峦互蔽亏。
子鹅留客饮,白纻送歌词。
太守贵如此,郎官清可知。
虚投射堂策,深恨著鞭迟。
元化陶钧外,中枢斗极边。
济时俱陟降,均逸暂蕃宣。
近辅城连十,东方骑累千。
亲欢主于适,时论老而传。
养志古何有,承颜能浩然。
君羹鼎味在,綵服衮衣联。
德表真希世,天伦略比肩。
名今万石最,学肯一经专。
相戒南陔养,赓歌棠树篇。
埙篪盛迭奏,金玉烂相鲜。
锡类迂深眷,怀归私自怜。
一闻诗礼意,特悟昔人贤。
开远故城长乐坡,三年从此送君过。
宦游不道相逢少,愁病何堪惨别多。
强敌犹知奉威信,巴童莫忘习中和。
庙堂应趋缁衣拜,少缓离亭白玉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