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楼今是望乡台,乡信全稀晓雁哀。
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华千里抱城来。
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
欲吊灵均能赋否,秋风还有木兰开。
兹楼今是望乡台,乡信全稀晓雁哀。
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华千里抱城来。
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
欲吊灵均能赋否,秋风还有木兰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眺望远方乡土的寂寞情怀。"兹楼今是望乡台"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的乡愁,而"乡信全稀晓雁哀"则表达了信息不通,家书难寄,更加深化了这种离愁别绪的情感。
山水在这首诗中被赋予了一种阻隔和包围的意象。"山翠万重当槛出"中的"山"如同屏障,将诗人与远方的乡土隔绝开来;而"水华千里抱城来"则展示了水的流动性,似乎在试图连接被山阻隔的空间,但这种连接更多是视觉上的美丽,而非现实中的沟通。
"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与孤寂的氛围。月亮在东岩之上,为僧侣带来了宁静;而南浦的花朵已凋零,却仍在等待着游子的归来,增添了诗中的哀愁。
最后两句"欲吊灵均能赋否,秋风还有木兰开"则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才子灵均的怀念,以及希望能够借由写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然而,即使是在秋风中,木兰花仍在开放,这或许象征着即便是在萧瑟的季节里,也还有一丝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远方美好事物的追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学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