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墨暗颓垣,峥嵘岁序迁。
旧僧霜发满,老柏瘦根穿。
客少庭多草,村饥供乏钱。
重来犹晚暑,清盥挹寒泉。
题墨暗颓垣,峥嵘岁序迁。
旧僧霜发满,老柏瘦根穿。
客少庭多草,村饥供乏钱。
重来犹晚暑,清盥挹寒泉。
此诗描绘了一番凄清而深远的山寺景象,透露出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以及自然界的苍凉。开篇“题墨暗颓垣”可见诗人再次踏足宝雨寺时,心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思考,那些曾经鲜活的记忆如同墙壁上的墨迹般逐渐模糊。"峥嵘岁序迁"则是时间流转的写照,岁月在不经意间悄然溜走,留下无尽的苍凉。
诗中“旧僧霜发满”、“老柏瘦根穿”两句,更显出一种时光荏苒、物非人亡的感慨。年迈的僧侣头发如霜,老树根系亦显得单薄无力,都在诉说着岁月对生命的磨砺。
“客少庭多草”、“村饥供乏钱”两句,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描绘。宝雨寺一向清幽静僻,但如今却门可罗雀,游客稀少,庭院长满了野草。同时,村中百姓因贫穷而难以为生,供奉之物也仅剩下微薄的钱财。
最后,“重来犹晚暑”、“清盥挹寒泉”两句,诗人再次回到宝雨寺,却仍旧是夏末秋初,天气尚热。然而,他却选择去汲取那清凉的山间泉水,以此洗涤心灵,寻得一丝慰藉。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消长以及自然界变化的深刻感悟。
豆蔻梢头,鸳鸯帐里,扬州一梦初惊。
忆当时相见,双眼偏明。
南浦绿波,西城杨柳,痛悔多情。
望征鞍不见,况是并州,自古高城。
几多映月凭肩私语,傍花和泪深盟。
争信道、三年虚负,一事无成。
瑶佩空传好好,秦筝闻说琼琼。
此心在了,半边明镜,终遇今生。
小小中庭,深深洞户,谁人笑里相迎。
有三年窥宋,一顾倾城。
舞态方浓,箫声未阕,又黯离情。
怎奈向,赢得多情怀抱,薄倖声名。
良宵记得,醉中携手,画楼月皎风清。
难忘处、凭肩私语,和泪深盟。
假使钗分金股,休论井引银瓶。
但知记取,此心常在,好事须成。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阙,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
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
清江长官空书来,朱玠妙笔空悠哉。
恐是怕上万言书,恶嫌并命憎不才。
蹇产久无赖,相羊忽有期。
野马脱羁日,逐客赐环时。
乡国眼中见,申肘犹云迟。
夫子独不尔,西复到峨嵋。
初非身世谋,无泪竹枝辞。
岂是轩冕人,要路莫相疑。
归来旧台阁,风霜尝路岐。
曰予有末契,斯焉定何之。
兴怀白象士,复自话别离。
万行端难渝,短轴赏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