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山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供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暮归山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供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归山的情景。首句“暮归山色昏”展现了傍晚山间的朦胧景色,暗含着诗人归家的孤独与疲惫。接着,“濯足月在涧”写他在涧边洗脚,借月光洗涤一天的尘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
“衡门栖鹊定”暗示夜幕降临,连栖息的喜鹊也安静下来,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而“暗树流萤乱”则通过萤火虫的飞舞,增添了少许生动和动态感,使得静谧的画面不显单调。
“妻孥候我至”转而描绘家庭的温馨,妻子和孩子等待诗人归来,灯火已备好简单的饭菜,体现出家人的关爱和生活的朴素。最后两句“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诗人独自站在松桂之下感受夜晚的清凉,仰望星空,银河横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归家的日常场景,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融入了家庭的温情,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隐士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