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客忆乡信,向家湖水长。
住愁春草绿,去喜桂枝香。
海月迎归楚,江云引到乡。
吾兄应借问,为报鬓毛霜。
楚客忆乡信,向家湖水长。
住愁春草绿,去喜桂枝香。
海月迎归楚,江云引到乡。
吾兄应借问,为报鬓毛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名为《送人归江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情与怀旧之意。
“楚客忆乡信”,开篇即设定了一位来自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旅客,他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思念如同信件般真切而强烈。诗人通过这一句,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远离家乡、怀念故土的情景。
“向家湖水长”,这里的“向”字用得极妙,它既可以理解为面向,也可以理解为倾诉。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家乡湖水的深情,湖水仿佛是连接自己与故土的纽带,无尽的延伸象征着无尽的情感。
“住愁春草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愁绪。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皆青,但在诗人心中,这份生机勃勃却转化为难以排遣的忧虑。他所住之地虽有春色,但那对家乡的思念依旧如影随形。
“去喜桂枝香”,相对于“住愁”的情感,诗人在此表达了出发时的喜悦。桂花的香气常被用来比喻高洁和清新,这里则是指远行者临别之际所感到的欣慰,可能因为即将回到家乡而心存期待。
“海月迎归楚”,这一句诗中,“海月”通常指的是明亮如同海上升起的满月。在这里,诗人借助这轮明月,象征着他对归途的渴望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向往之情。
“江云引到乡”,诗人继续使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句中的“江云”指的是流动在江面上的云彩,诗人希望这些云能够引领归人的脚步,回到那遥远而又亲切的家乡。
最后两句,“吾兄应借问,为报鬓毛霜”,诗人对即将离去的人表示了关心和牵挂。这里的“吾兄”可能是对出发者的亲昵称呼,通过“借问”的方式,诗人希望能够了解到家乡的情况,以慰思念之情。而“为报鬓毛霜”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光阴似箭的感慨,鬓毛渐见斑白,正是岁月匆匆所留下的痕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家乡的无限眷恋。
列鼎雄豪,兔走乌飞,转头悄然。
似电光开夜,云中乍闪,晨霜迎日,草上难坚。
立马文章,题桥名誉,恍惚皆如作梦传。
争如我,效忘机息虑,返朴归原。壶中异景堪怜。
是别有风花雪月天。
玩四时时见,祥云瑞气,三光光罩,玉洞琼筵。
满泛流霞,高吟古调,骨健神清丹自圆。
真堪爱,待功成一举,永镇飞仙。
狂风吹春无寸雨,天地漫漫尽黄土。
病日韬光赤如血,千花万花愁不语。
耕牛渴死野草枯,农夫悲啼泪如珠。
蚕胎在纸秧在谷,未知何以供官输。
道旁流民尽游鬼,十日不食一粒米。
唇焦口燥声啾啾,抱瓮沿门求剩水。
孰云绮席罗奇珍,龙涎入鼎烟如云。
笙歌满耳珠翠拥,醉饱那识人间贫。
江北豺虎毒,又见江南狼虎簇。
饥狐日食饿死尸,老乌夜叫逃亡屋。
峨冠腐儒空读书,骑马小儿真苟图。
安得银河倾,泽我枯槁苏,坐令四海常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