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山房住,清溪带晚林。
云应随鹤宿,诗亦对僧吟。
杯滑知能隽,窗深苦易阴。
剧知归思浩,吾亦识琴心。
借得山房住,清溪带晚林。
云应随鹤宿,诗亦对僧吟。
杯滑知能隽,窗深苦易阴。
剧知归思浩,吾亦识琴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山中借住的闲适生活。开篇“借得山房住,清溪带晚林”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意境。紧接着,“云应随鹤宿,诗亦对僧吟”进一步渲染出诗人与自然及宗教文化和谐共生的情景,展示了诗人的高雅情操。
“杯滑知能隽,窗深苦易阴”两句,则是诗人在山中生活的写照。其中,“杯滑”指饮酒之事,“知能隽”则表明诗人对饮酒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而“窗深苦易阴”则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幽静与阴凉,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细腻的观察。
最后两句“剧知归思浩,吾亦识琴心”,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其中,“剧知归思浩”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而“我亦识琴心”则透露了诗人通过弹奏琴瑟来抒发胸臆、寄寓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与自然相融合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洗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君不见天上浮云任舒卷,白衣苍狗须臾变。
又不见瞿塘嘈嘈水倒流,奔湍激石能覆舟。
人情有时亦如此,纷纷轻薄何足比。
平常意气同死生,急难何堪托终始。
岭南狂客孤且贫,常将青眼待时人。
岂知此道不足贵,翻使皋鹤俦鸡群。
不如托身与鹪鹩,蓬蒿之下同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