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晓色压春云,江上香炉留夕曛。
坐来白日有佳兴,雪后青山无垢氛。
蛰龙三冬成久卧,鸣鸟百年今不闻。
遗经独在共谁语,太乙吹藜来夜分。
扶桑晓色压春云,江上香炉留夕曛。
坐来白日有佳兴,雪后青山无垢氛。
蛰龙三冬成久卧,鸣鸟百年今不闻。
遗经独在共谁语,太乙吹藜来夜分。
这首元代诗人吴当的《辛丑元日夜坐试笔》描绘了一幅清晨时分的清新景象。首句“扶桑晓色压春云”以扶桑(神话中的太阳树)象征旭日东升,晨光压过春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黎明的壮丽。次句“江上香炉留夕曛”则转而描述夜晚余晖映照在江面的香炉山上,形成美丽的晚景。
第三句“坐来白日有佳兴”表达诗人此时心境愉悦,享受着白天的美好时光。第四句“雪后青山无垢氛”进一步描绘雪后的山峦洁净如洗,清幽宜人。接下来,“蛰龙三冬成久卧”暗喻诗人蛰伏已久,期待着春天的到来,而“鸣鸟百年今不闻”则表达了对往昔生机勃勃景象的怀念。
最后两句“遗经独在共谁语,太乙吹藜来夜分”流露出诗人孤独寂寞,只有经典相伴,深夜仍在研读的情境。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感受,展现了元代文人的闲适与孤寂,以及对知识的追求。
湛湛长江枫树林,故人何处寄高吟。
城盘鄂渚开云梦,山倚钟台望汉阴。
鸿起每劳双目送,凤衰宁为二毛侵。
潇湘鼓柁曾吴咏,风雨操琴尚楚音。
结佩早捐兰茝恨,灌畦甘息桔槔心。
刘虬不惮移家远,禽庆应期住岳深。
忆昔几同燕市筑,别来三听洛阳砧。
遥知卞令峰犹距,已愧东方陆自沉。
紫盖梦驰思把袂,青门书去报抽簪。
扁舟南下须乘兴,未必烟涛不可寻。
献岁诸郎会,弥天此地逢。
日中蒲馔进,春到苜盘供。
客坐频传斝,僧来独扣钟。
谈诗禅是境,问法性为宗。
三舍吾曾避,双林尚许从。
不须楼百尺,久已拜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