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扶桑晓色微,海天空阔去人稀。
木杯不用随潮渡,金策惟应向日飞。
去路犹餐中土饭,到家重著故乡衣。
国人应问如来法,带取西天贝叶归。
万里扶桑晓色微,海天空阔去人稀。
木杯不用随潮渡,金策惟应向日飞。
去路犹餐中土饭,到家重著故乡衣。
国人应问如来法,带取西天贝叶归。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所作的《送日本僧》,描绘了清晨送别日本僧人时的景象。首句“万里扶桑晓色微”以壮丽的东方日出为背景,暗示了送别的地点在遥远的海边,拂晓时分显得尤为宁静。"海天空阔去人稀"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寥落与寂寥,海天相接,行人稀疏,凸显了僧人的孤独旅程。
接下来两句“木杯不用随潮渡,金策惟应向日飞”,通过木杯和金策的意象,表达了对僧人坚定信念的赞美,木杯不必依赖潮水,象征其内心坚定;金策指向太阳,寓意其追求真理的决心。"去路犹餐中土饭,到家重著故乡衣"则表达了对僧人旅途中的简朴生活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最后两句“国人应问如来法,带取西天贝叶归”,以国人的期待和僧人带回佛法的使命作结,贝叶是古代印度书写经文的材料,此处寓指佛法,表达了诗人希望僧人能成功传播佛法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僧人长途跋涉的关切,又有对其佛法传播使命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举头无路见长安,十月江南有朔寒。
岩瀑飞来云影湿,溪霜著处叶声乾。
相思一夜心先醉,欲话前冬鼻已酸。
爱尔和诗添记事,愁来时解锦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