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其十七泰定轩》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其十七泰定轩》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触处天光发,何尝离定中。

问云谁散乱,又道主人公。

(0)
翻译
无论何处都能感受到天光的照耀,
它从未离开过内心的平静。
注释
触处:任何地方。
天光:阳光或自然的光明。
发:显现。
何尝:哪里曾经。
离:离开。
定中:内心的宁静或禅定状态。
问云:询问云彩。
谁散乱:是谁让云彩变得纷乱。
主人公:这里可能指代心境的主人,即自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所作,名为《桂隐纪咏四十八首·其十七·泰定轩》。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优美,充满了禅意。

"触处天光发"一句,直接描绘出诗人在静寂中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这里的“触处”意味着无需刻意追求,只要心境清净,那么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内心与外界光明的相互流动。

"何尝离定中"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物外的心灵状态。“定中”指的是心如止水,达到了禅宗中的“寂然不动”的境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精神追求。

下面两句"问云谁散乱,又道主人公"则是在探讨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关系。“问云”通常是对自然现象的疑问,但在这里,它更像是诗人自我反思的声音。云本无定形,既可以聚集也可能飘散,这里借“问云”来喻示内心世界的变化多端。

"又道主人公"则是在强调主体意识,即便是面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和清醒的自我认识。这里的“主人公”,既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存在,拥有对内心世界的绝对控制力。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衬手法,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神追求。它不仅描绘了一个静谧、光明的内在世界,也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纷争的禅意境界。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西京道中

来时绿水稻如针,归日青梢没鹤深。

莫忘共山买田约,藕花相间柳阴阴。

(0)

兵府得告将还镇阳府推官王仲侯以书促予命驾先寄此诗

老骥心疲十二闲,天教洗眼小江山。

名园无处不宜酒,胜日有朋方解颜。

老木溪光留月驻,禅房竹径约花关。

先凭乐府求风骨,或有佳人字玉环。

(0)

盛星使宣怀招同曾观察广照小饮甲午十一月·其二

开府宾阶长绿钱,惟馀湜籍鬓毛鲜。

今看沧海横流日,不是黄龙痛饮年。

北海衣冠大和会,西堂杯斝小游仙。

衡阳观察真宾雁,北去南来也自怜。

(0)

莲塘

秀岭深深葬玉娥,清明寒食一来过。

新栽松柏翠痕短,乱落棠梨春艳多。

粉帕有情留药印,锦书何地托微波。

纸钱飞尽下山去,袅袅灵风吹碧萝。

(0)

祖送晋阳君至白下庚寅十月

剑装萧索翠襦寒,异梦同舟行路难。

神力扶持渡江海,倩魂飘泊滞河关。

人间有恨埋金锁,地下何年葬玉棺。

最是伤心不堪道,桃根犹自问平安。

(0)

吴雁舟黄少溪同年将由苏扬溯江而归即席饯赋己丑七月·其一

三湘词客到蓬莱,六洞仙人帐殿回。

万乘君前金凤字,五云阙下玉龙杯。

绣帷宫女停车问,紫袖昭容捧砚来。

有价文章谁得似,明堂圭璧古尊罍。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