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松阴秀郁回,石幢宝刹入云开。
山从何处分身至,溪自当年洗耳来。
嶂雨长迷隋后塔,梵声□落谢儿台。
惭予朝夕登过饱,不及延清作赋才。
九里松阴秀郁回,石幢宝刹入云开。
山从何处分身至,溪自当年洗耳来。
嶂雨长迷隋后塔,梵声□落谢儿台。
惭予朝夕登过饱,不及延清作赋才。
这首诗描绘了灵隐寺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历史底蕴。首联“九里松阴秀郁回,石幢宝刹入云开”,以“九里松”开篇,展现了松林的茂密与幽深,松阴之下的石幢与宝刹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颔联“山从何处分身至,溪自当年洗耳来”,运用拟人手法,将山与溪赋予生命,仿佛山是被某种力量分隔而来,溪水则是从古代就流淌至此,暗示着历史的悠久与自然的永恒。
颈联“嶂雨长迷隋后塔,梵声□落谢儿台”,通过“嶂雨”和“梵声”描绘了雨后的山峰与寺庙的宁静,以及佛音的悠扬,与远处隋塔的模糊景象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尾联“惭予朝夕登过饱,不及延清作赋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像古代文人那样留下佳作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灵隐寺美景的深深赞叹。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灵隐寺及其周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深刻感悟。
得意秋风早,香浮桂籍中。
清疑卫玠是,年与贾生同。
鹏化多诸从,龙飞上两翁。
此行宜趾美,伫见赋摩空。
才华少日早峥嵘,万里鹏抟始发程。
丹桂籍中曾定价,金花帖上合书名。
同升每为翁称屈,此去深期子有成。
便好轮忠酬圣问,胪传听取最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