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棹穿虹入,停桡问水中。
跳波翻碧落,飞雪溅澄空。
清照沉潭月,寒生渡渚风。
吹箫止吴客,珠室在鲛宫。
鼓棹穿虹入,停桡问水中。
跳波翻碧落,飞雪溅澄空。
清照沉潭月,寒生渡渚风。
吹箫止吴客,珠室在鲛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行于水上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面上的光影变幻与自然之美。首句“鼓棹穿虹入”以夸张的手法,将划船的动作与彩虹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壮丽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停桡问水中”,诗人停下船桨,似乎对水中的世界产生了好奇,这一细节增加了诗歌的探索感。
“跳波翻碧落,飞雪溅澄空”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水面的波浪比作跳跃的碧玉,飞雪则比喻为溅起的水花,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的动态美。同时,“碧落”和“澄空”也暗示了天空的广阔与清澈,与水面上的景象形成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清照沉潭月,寒生渡渚风”进一步深化了水边夜晚的宁静与寒冷,月光洒在深潭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所笼罩,而微风吹过渡口,带来了阵阵寒意。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凉意的夜晚景象。
最后,“吹箫止吴客,珠室在鲛宫”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的元素,想象着箫声能够吸引远方的客人,而珍珠之室则位于鲛人的宫殿之中。这样的结尾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上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青溪十里随落花,仙洞窅冥樵影斜。
鸡鸣月下环重翠,犬吠云中淡远霞。
琼霜难住人问药,綵云易散乡心恶。
落花啼鸟寂无声,雨捲霞空涧冰薄。
天台清泪沾去衣,片片桃花逐客归。
明知后约仙缘在,忍见丹崖芳草肥。
采药空还寻旧好,桃源咫尺迷瑶岛。
胡麻寂历怨东风,当年悔不青山老。
去年花发毗陵道,美人何处拾瑶草。
今年草绿姑苏台,美人此时花下来。
风吹罗袂香不定,流波荡漾光徘徊。
不逐行云作飞雨,梦里铅华学神女。
坐久烟霞拂袂生,回眸愁向空中举。
水远山长不见君,空闻树上黄鹂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