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恢文偃武,四方晏粲无虞。奸臣招致北匈奴。
边境年年侵侮。一旦金汤失守,万邦不救銮舆。
我今父子在穹庐。壮士忠臣何处。
历代恢文偃武,四方晏粲无虞。奸臣招致北匈奴。
边境年年侵侮。一旦金汤失守,万邦不救銮舆。
我今父子在穹庐。壮士忠臣何处。
这首词描绘了中国古代历史中一段时期内国家面临的困境。"历代恢文偃武",意味着过去的和平与文化繁荣,但随后"奸臣招致北匈奴",暗示了内部政治腐败和外部敌人的威胁。边境的侵扰不断,"边境年年侵侮",显示出国家安全形势的严峻。
"一旦金汤失守",这里的"金汤"象征坚固的防御,失守则意味着防线崩溃,国家面临危机。"万邦不救銮舆",表达了在危急时刻,其他国家未能伸出援手,皇帝的车驾(銮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最后,词人感慨自己身处"我今父子在穹庐",可能寓指被迫流亡或投降,表达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荣誉的深深忧虑:"壮士忠臣何处",质问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忠诚的勇士们又在哪里,能否力挽狂澜。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反映南宋末期国势衰微、外患内忧的词作,充满了沉痛的历史反思和对英雄人物的呼唤。
问讯南溪水,韩张泛几回。
侍郎何处在,司业有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