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不堪隐,何家不可居。
古来子华门,亦着荷畚夫。
荒田脱积雨,未免供晚租。
今日视昨日,但见有不如。
故人劝加餐,老亲怜嗜书。
宁知毛锥子,不可一日无。
何山不堪隐,何家不可居。
古来子华门,亦着荷畚夫。
荒田脱积雨,未免供晚租。
今日视昨日,但见有不如。
故人劝加餐,老亲怜嗜书。
宁知毛锥子,不可一日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遣怀三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何山不堪隐,何家不可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任何山林或住所都适合隐居,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接着,“古来子华门,亦着荷畚夫”一句,借用了古人子华的故事,说明即使是名人也难逃劳作的命运,暗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荒田脱积雨,未免供晚租”描述了农事的艰辛,即使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农民仍需辛勤耕作,以缴纳赋税。接下来的“今日视昨日,但见有不如”则反映了生活的不易,今日与昨日相比,只有更差的境遇,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生活困境的深切感受。
“故人劝加餐,老亲怜嗜书”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在艰难的生活中,亲友的关怀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宁知毛锥子,不可一日无”一句,以毛笔为喻,强调了知识和文化的珍贵,即使在困苦中,也不能放弃学习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现实的无奈、对亲友的怀念以及对知识的珍视,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祈年靡始终,致治何难易。
幸获遇屡丰,天下遂无事。
屡丰遇实难,所以先忧思。
忧思日相寻,岁倏临十四。
今岁麦秋好,近远皆一致。
雨旸复以时,额庆叨天赐。
但虑西成遥,愿奢鲜能遂。
即使大有书,讵宜矜满志。
馀三匪易言,调六无别计。
惟此兢业怀,敬告诸有位。
远服归王化,宗功实式凭。
当春严法驾,择日上先陵。
陌草青无尽,堤杨翠欲凝。
迎眸膏壤润,乾惕倍因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