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借留、几曾留得,来鸿空怨秋老。
至今父老依依恨,犹说李将军好。东门草。
早不为东风,遮却长安道。馀民如槁。
愿金印重来,洪都开府,定复几时到。
秋江鹭,尤记当年潦倒。沧洲无复华皓。
朝饥堕泪荒田雨,洗忆窝蜂败扫。天能报。
看凤烛亭亭,玉树宽人抱。风霜善保。
但逢驿寄书,无书寄语,要说趋朝早。
待借留、几曾留得,来鸿空怨秋老。
至今父老依依恨,犹说李将军好。东门草。
早不为东风,遮却长安道。馀民如槁。
愿金印重来,洪都开府,定复几时到。
秋江鹭,尤记当年潦倒。沧洲无复华皓。
朝饥堕泪荒田雨,洗忆窝蜂败扫。天能报。
看凤烛亭亭,玉树宽人抱。风霜善保。
但逢驿寄书,无书寄语,要说趋朝早。
这首词是宋末元初词人刘辰翁的《摸鱼儿·其二十一·李府尹美任》。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表达对往昔繁华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荒凉现实的无奈。
“待借留、几曾留得,来鸿空怨秋老。”这里通过对过客之鸟的观察,抒发了时间易逝、光阴荏苒的情感。作者感慨于岁月匆匆,难以挽留。
“至今父老依依恨,犹说李将军好。”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之情。李将军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或理想中的英勇将领,而父老依依恨,则是在叙述民众对于往昔美好的回忆和留恋。
“东门草。早不为东风,遮却长安道。”这里通过东门的荒凉景象,以及春风未至就已遮断了通往长安的道路,暗示着时光易逝与世事变迁,表现出一种时代沧桑的感慨。
“馀民如槁。愿金印重来,洪都开府,定复几时到。”这两句表达了对往日繁华和权力象征的追求,也反映出作者对于恢复旧制、期待盛世再临的渴望。
“秋江鹭,尤记当年潦倒。沧洲无复华皓。”这里借助秋天的江鹭和当年的繁华对比,现在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在衰败现实的哀叹。
“朝饥堕泪荒田雨,洗忆窝蜂败扫。”这两句通过早晨饥饿时泪水涟涟,以及荒废的田园被秋雨洗礼,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和对往昔美好记忆的珍视。
“天能报。看凤烛亭亭,玉树宽人抱。”这里则表现出一种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希望得到神灵庇佑的心态。凤烛亭亭可能是指某种祥瑞之物或美好景象,玉树宽人抱则是一种对安全与和平生活的向往。
“风霜善保。”这里作者表达了对于自然界中风霜能够保护万物的信念。
“但逢驿寄书,无书寄语,要说趋朝早。”最后两句则表现出一种急切的心情,想要通过驿站传递消息,但又无从下笔,只能急忙地赶赴朝廷,以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记忆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当前衰败现实的无奈与渴望。
壑源春色起云阿,拂拂轻尘动柘罗。
骑火已惊官焙早,注汤还斗乳花多。
清风两腋添诗兴,红日三竿战睡魔。
燕颔未能飞食肉,腹中藜苋且摩娑。
月如酥,天似玉,长啸弄孤影。
十二楼台,昨梦暗寻省。
自怜露满衣襟,风吹毛发,浑无寐、寒宵漏永。
捧香鼎。翻起一片龙涎,梅花对人冷。
庭户冰清,何处鹤声警。
少时烛暗梧窗,烟生苔砌,晓钟动。忽然心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