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裘离阙下,初佐汉元勋。
河偃流澌叠,沙晴远树分。
牛羊下暮霭,鼓角调寒云。
中夕萧关宿,边声不可闻。
貂裘离阙下,初佐汉元勋。
河偃流澌叠,沙晴远树分。
牛羊下暮霭,鼓角调寒云。
中夕萧关宿,边声不可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离别时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其离去的惆怅和边塞生活的孤寂感。
“貂裘离阙下”一句,以貂裘(一种贵重的皮衣)作为官员地位的象征,开篇就设定了一种高级别离别的情境。“初佐汉元勋”则透露了官员的职务和资历,是对其政治生涯的一个概述。
接下来的“河偃流澌叠,沙晴远树分”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边塞荒凉的气氛。河流在平坦的大地上缓缓流淌,水声潺潺,而远处则是沙漠与晴朗天气交织出的宁静图画。
“牛羊下暮霭”一句,以牧畜归栏的景象,描绘出黄昏时分的和谐与平静。而后续的“鼓角调寒云”则通过军中吹奏的号角声,唤起了边塞戍守的严肃氛围。
最后,“中夕萧关宿,边声不可闻”两句,更深化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思念和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即便是在边关要塞,也只能听到寂静无声,而非战事或警报的声音,这种安宁与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景物和氛围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官员离别和边塞生活的深刻捕捉,展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唐代诗人的艺术造诣。
洪范八政一曰食,民非稼穑胡为生。
江南风俗重圩垾,岁遇丰稔仓箱盈。
嘉祐六年宛陵郡,积月霖雨妨秋成。
昔之郁郁若云秀,今也泛泛犹青萍。
岂惟百姓失所望,将恐祭祀无粢盛。
集仙到郡为悯恻,斋心命驾祈昭亭。
昭亭山下欲回辙,太阳赫赫辉双旌。
老农乘时得刈穫,清风和气讴歌声。
我知夫子祷已久,由有盛德通神明。
愿公移此福天下,阴阳调燮归和羹。
谪居终日省愆尤,贝锦虽成职我由。
萍梗屡嗟罹放逐,风波更险信沈浮。
生还故里诚多幸,坐废明时敢不忧。
自是无才速官谤,非关有命压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