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临薄雾,徙倚杏花枝。
猎客惊熊馆,行人指鹳池。
为贫锄药卖,因懒上陂迟。
林外孤烟起,遥知日午时。
山斋临薄雾,徙倚杏花枝。
猎客惊熊馆,行人指鹳池。
为贫锄药卖,因懒上陂迟。
林外孤烟起,遥知日午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情怀。
“山斋临薄雾”一句,设定了一个朦胧迷离的山中书房场景,雾气氤氲,使人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清幽。紧接着,“徙倚杏花枝”则是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的情境写照,他或许正坐在窗前,靠近那些盛开的杏花,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
“猎客惊熊馆”、“行人指鹳池”两句,通过猎人的惊讶和路过行人的指点,展现了山中野趣之丰富。这里有动物生活的场景,也隐含着诗人对大自然中生命活力的赞美。
“为贫锄药卖,因懒上陂迟”则流露出诗人因为贫穷而不得不外出卖药材的情形,以及他因性格懒惰而拖延行程的生活态度。这两句反映了诗人的现实处境和个人性格,透露着一种无奈与自我认同。
“林外孤烟起,遥知日午时”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通过一缕从林中升起的烟雾,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界的宁静,这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整首诗通过山野景色与个人生活小事的交织,塑造了一个隐逸自适、不随波逐流的诗人形象。
几日春阴,等闲辜负芳菲节。
小阑静日更无人,只见花飞雪。满地榆钱堆积。
柳丝长、暮烟云碧。蓬山路远,雁字无凭,金钱暗掷。
一枕馀酲,嫩寒锁梦慵无力。
起来心事正阑珊,毕竟和谁说。旧恨新愁■■。
更何堪、啼鹃声切。一番细雨,几夜狂风,春归无迹。
柳阴阴处,恰黄鹂三请。为写司空那诗品。
算词锋剪彩,心眼缫丝,才著就、大集江东香茗。
好花开姊妹,联袖题襟,翰墨因缘更侥幸。
赠答粉奁边,牙拨银筝,愿删去、别离情境。
料伯玉盘中读回文,早四角中央,目迷云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