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梢?迤历郊原,遗迹千秋尚可论。
垢市刘生诚独善,椒山杨氏信长存。
百年人物风犹励,几社诗书教共敦。
我有君师交责者,愧无德化遍黎元。
鸣梢?迤历郊原,遗迹千秋尚可论。
垢市刘生诚独善,椒山杨氏信长存。
百年人物风犹励,几社诗书教共敦。
我有君师交责者,愧无德化遍黎元。
此诗《过容城》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对古人品德与文化的敬仰之情。
首联“鸣梢迤历郊原,遗迹千秋尚可论”,开篇即以生动的景象描绘出历史的痕迹,鸣梢在郊原上悠扬,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引人深思。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历史的深远与不可磨灭。
颔联“垢市刘生诚独善,椒山杨氏信长存”,进一步将笔触深入到具体的历史人物身上。刘生和杨氏,分别代表了历史上的两位贤士,他们的品德与事迹虽历经千年,却依然被后人铭记。这里通过对比“垢市”与“椒山”,巧妙地指出了两位人物的不同处境与命运,但其高尚的品质却得以永恒流传。
颈联“百年人物风犹励,几社诗书教共敦”,转而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历史人物的影响。无论是何种时代,何种人物,其精神与风骨都激励着后世,如同诗书一般,成为教育的宝贵财富。这里强调了历史人物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尾联“我有君师交责者,愧无德化遍黎元”,诗人自谦地表示,虽然自己与君师有过交流,但惭愧于未能将道德化的教化普及到每一个百姓之中。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责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于广泛传播道德与文化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历史遗迹、古代贤士、文化传承以及个人责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与道德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社会普遍福祉的关怀。
三年制锦见能贤,秩满归来宝婺边。
族阔是非无不尔,位高翻覆有如然。
莫因别派妨随牒,且念前闻稳著鞭。
北客相家今几许,堂堂忠献自凌烟。
得隽春风有世科,西湖花柳奈君何。
会逢旧治经行久,相与陈人笑语多。
快睹挥毫明礼乐,不须制锦更弦歌。
开禧正以才经济,台阁中间要讲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