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荒台草树平,登临不尽古人情。
白云万里怀亲舍,红日中天望帝京。
百粤山川秋历落,三城楼阁晚峥嵘。
醉来徙倚栏干曲,听彻西风画角声。
海上荒台草树平,登临不尽古人情。
白云万里怀亲舍,红日中天望帝京。
百粤山川秋历落,三城楼阁晚峥嵘。
醉来徙倚栏干曲,听彻西风画角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怀古幽深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
开篇“海上荒台草树平”一句,以广阔的视角引入荒废的古台,草木丛生,给人以时间的沧桑与空间的辽阔之感。紧接着,“登临不尽古人情”则是诗人站在高处眺望,不仅是对眼前景色的一种体验,更是对历史长河中无数先人情感的深切理解和共鸣。
“白云万里怀亲舍,红日中天望帝京”两句,通过白云与红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高处帝都的向往。这里的“亲舍”和“帝京”,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指代,更蕴含着文化认同和心灵寄托。
下片“百粤山川秋历落,三城楼阁晚峥嵘”进一步扩展了景象的深度与广度。秋天的山川、古老的城楼,都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了斑驳陆离的痕迹,而诗人则是在这些自然与人文景观中寻找着历史的回响。
最后,“醉来徙倚栏干曲,听彻西风画角声”一句,以诗人的个人体验为切入点,将酒醉后的放松与对古代乐器“画角”的聆听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历史对话的艺术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的深情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