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恐峰峦尽,红愁木叶多。
鱼梁争截水,浣女乱穿荷。
雨气含黄日,霞光激素波。
虚无瑶瑟响,怅望是湘娥。
青恐峰峦尽,红愁木叶多。
鱼梁争截水,浣女乱穿荷。
雨气含黄日,霞光激素波。
虚无瑶瑟响,怅望是湘娥。
这首诗描绘了湘江上的一幅生动画面,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峦、树木、水流、渔人、浣女、雨气、霞光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湘江景象。
首句“青恐峰峦尽”,以“青”字点出山峦的翠绿之色,同时“恐”字表达了对山峦消失的忧虑,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接着,“红愁木叶多”一句,通过“红”与“愁”字的结合,不仅描绘了秋叶的红艳,更赋予了它们一种愁绪,暗示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
“鱼梁争截水,浣女乱穿荷”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渔民在水中捕鱼的情景以及浣衣女子在荷塘中穿梭的画面,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间烟火味。
“雨气含黄日,霞光激素波”则将自然界的光影变幻展现得淋漓尽致。雨后的阳光透过云层,呈现出温暖而柔和的黄色,与波光粼粼的水面相互映衬,霞光与水波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最后,“虚无瑶瑟响,怅望是湘娥”两句,借用了瑶瑟(古代的一种乐器)的虚无之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湘娥,据传是湘水女神,此处借指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湘江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过去的追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常山舌既乾,两耳了不闻。
声留白刃间,迟回遏阴云。
首阳腹已馁,薇蕨徒芳芬。
精气弥豪放,鼎食安足云。
维彼苏属国,持节牧羌羵。
十年如一日,冰雪嚼纷纭。
求死既不得,坚志豺虎群。
从容与激烈,大道原无分。
上林□雁札,终得达圣君。
愿言励忠悃,天心将罢军。
新滩之险天下无,瞿唐以东称畏途。
波涛壁立走雷电,下瞰疑是蛟龙都。
骤窥澒洞破心胆,坐观笭箵成欢娱。
渔人取鱼逐滩响,不劳乌鬼家家养。
年年巴蜀雪消时,千百为群鱼大上。
喷珠跋扈气成龙,触石惊跳力如象。
腾身争欲挟云飞,红鬐翠鬣翻银浪。
死生祸福只须臾,早见修鳞出罾网。
已困泥沙尾尚摇,半衔苇索头还抢。
宁论?鲤与鲦鲿,百钱贱买充糇粮。
不分流膏兼饲犬,可怜登俎共牴羊。
我行见此欲掩鼻,鲍鱼之肆古所伤。
落日回舟召亲友,吾侪幸脱鲸鲵口。
计日应尝丙穴鱼,为君满酌郫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