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魄声声切,教侬听不禁。
都缘伤国破,岂是怨春深。
枕上幽人思,灯前逆旅心。
花枝疑恨血,到处映山林。
帝魄声声切,教侬听不禁。
都缘伤国破,岂是怨春深。
枕上幽人思,灯前逆旅心。
花枝疑恨血,到处映山林。
这首诗是杨公远的《闻鹃(其一)》,创作于宋末元初之际。诗中通过鹃鸟声声切的叫声,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破碎、人民受苦的深沉哀痛和无尽思念。
"帝魄声声切,教侬听不禁。" 开篇即以鹃鸟的叫声为背景,"帝魄"指的是鹃鸟,这里借用其悲鸣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哀伤。"教侬听不禁"则说明这声音让人无法抗拒,是如此地触动人心。
"都缘伤国破,岂是怨春深。" 这两句进一步解释了诗人的情感来源,不仅仅是因为春天的到来而生出愁绪,而是因为国家的破碎和人民的苦难,这才是深层次的哀痛所在。
"枕上幽人思,灯前逆旅心。" 这里诗人通过夜晚躺在枕头上的思念,以及点灯时对远方亲人的牵挂,表达了自己孤独旅途中的思念之深。
"花枝疑恨血,到处映山林。" 最后两句则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花枝疑恨血"来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哀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周围环境的感受,"到处映山林"则是这种哀痛与自然景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意境。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强烈哀痛。
三河聚年少,五都盛材雄。
倾赀灞上水,结客咸阳东。
呼鹰过长乐,走马游新丰。
左櫜插楛矢,右箙弯良弓。
控弦疾流星,鸣镝如追风。
穿杨竞百步,蹲甲洞七重。
仰面落九乌,俯身拾双鸿。
万夫为辟易,观者盈道中。
日暮还城郭,华筵撞笙镛。
屏间拥稚齿,坐右罗妖童。
烹鲜割翠缕,椎牛炙黄熊。
酣歌酌太白,慷慨嘘长虹。
呼卢列明烛,良夜未及终。
酒阑拔剑去,斜月犹朣胧。
渡泸师徒一何劳。五月盛暑深入不毛。
托孤寄命,予惟伊咎陶。劳实在予,予曷敢逃。
五月盛暑深入不毛。获彼大酋以令群豪。
七纵七擒,俾返其巢。众慑天威,永戴大朝。
振旅而还,徒御弗号。雍雍旆旌,肃肃羽旄。
文德诞敷,爰格有苗。千秋两阶,载睹唐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