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非有体,至道本无声。
降迹临下土,成功陟上清。
至仁敦动植,丕绪启宗祊。
紫禁承来格,鸿基保永宁。
发祥垂诞告,致孝荐崇名。
广乐伸钦奉,储休固太平。
太初非有体,至道本无声。
降迹临下土,成功陟上清。
至仁敦动植,丕绪启宗祊。
紫禁承来格,鸿基保永宁。
发祥垂诞告,致孝荐崇名。
广乐伸钦奉,储休固太平。
这首诗是宋代的郊庙朝会歌辞,以赞颂真宗皇帝祭祀圣祖玉清昭应宫时的仪式,其中体现了对天地自然、祖先恩德以及国家永续和平的敬仰。首句“太初非有体,至道本无声”寓言了宇宙的起源和大道的无形无象;“降迹临下土,成功陟上清”则描绘了圣祖降临人间并成就非凡的景象。
“至仁敦动植,丕绪启宗祊”赞美了圣祖的仁爱,惠及万物,开启宗庙的神圣传统。“紫禁承来格,鸿基保永宁”表达了对皇权的尊崇,以及国家基业的稳固与安宁。“发祥垂诞告,致孝荐崇名”强调了祭祀的神圣性和孝道精神。“广乐伸钦奉,储休固太平”则通过音乐和庆典活动,表达对盛世的庆祝和祈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皇家祭祀礼仪的庄重感和对祖宗神灵的敬畏之情,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中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