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城晓色动旌旗,笔吏来钞枕上诗。
溪柳山梅应闇觉,先春芳意肯迟迟。
牙城晓色动旌旗,笔吏来钞枕上诗。
溪柳山梅应闇觉,先春芳意肯迟迟。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诗人韦骧在清晨起床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寄托。
首句“牙城晓色动旌旗”,以“牙城”象征官府或军事要地,晨光初照,城头的旗帜随风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日常景象的敏锐捕捉,也暗含着对权力与秩序的尊重。
次句“笔吏来钞枕上诗”,则转而聚焦于个人生活。诗人似乎在梦中创作了一首诗,醒来后,笔吏前来抄录。这一细节既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热情,也暗示了文人墨客之间相互传阅作品的传统,以及对文学价值的珍视。
接着,“溪柳山梅应闇觉,先春芳意肯迟迟”,这两句将视角转向自然。溪边的柳树与山间的梅花,在诗人看来仿佛在暗自感知春天的到来,它们的生机与活力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这里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生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清晨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热爱。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细腻,是宋朝文人诗作中的佳品。
初夏风日清,芳华尽披委。
萧萧野人居,绿树净如洗。
繁阴在庭户,晴云隔窗纸。
刘君负绝艺,幽讨亦戾止。
平生一緉屐,历历几千里。
南袖岭峤烟,东拂扶桑水。
空斋坐终日,论议颇亹亹。
言立罔迷真,浩瀚况无已。
群流会一原,众辙不殊轨。
昆仑倚西极,黄河走其底。
嵩华与恒岱,郁郁土中峙。
休气蓄灵光,自惜伯玉址。
结交燕赵豪,跃马长杨里。
堂堂百年身,兹游更奇伟。
酌酒浇壮怀,奋步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