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夏孟月,桃李春已矣。
庭前两支子,其叶互相倚。
梧桐一高盖,碧气荫清美。
昽昽屋东日,连阴密如齿。
当昼无穿影,西枝覆流水。
铺床终日坐,儿女且驩喜。
有酒辄持饮,聊乐我云耳。
贵者日以骄,富者日以侈。
古人已云亡,谁下白屋士。
滔滔夏孟月,桃李春已矣。
庭前两支子,其叶互相倚。
梧桐一高盖,碧气荫清美。
昽昽屋东日,连阴密如齿。
当昼无穿影,西枝覆流水。
铺床终日坐,儿女且驩喜。
有酒辄持饮,聊乐我云耳。
贵者日以骄,富者日以侈。
古人已云亡,谁下白屋士。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郭翼的《杂诗三首(其二)》描绘了夏日庭院的景象。诗中以“滔滔夏孟月”开篇,暗示了季节的热烈与流转,紧接着提到桃李虽已凋零,但庭前的梧桐树却依然繁茂,其碧绿的叶子相互依偎,形成一片清凉的绿荫。屋东的日光透过梧桐叶,显得朦胧而密集,如同牙齿般排列。
诗人描述了即使在白天,阳光也无法穿透梧桐的浓荫,西枝还覆盖着流水,营造出宁静而宜人的环境。他在此环境中度过时光,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饮酒自娱,享受平凡生活的乐趣。然而,他对比富贵者的骄奢,感慨古人已逝,白屋士(指普通百姓)的朴素生活态度似乎无人能及。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欣赏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更从别驾立朝端,白简风生宪府寒。
宣室每前深夜席,木天时染秘书翰。
琴思中散人何在,鹤返辽阳影已单。
圣主怆然为辍食,九原莫作泪空漫。